有原则的爱:神圣之约中的公义与慈爱

作者: 王凤桃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11 14:17:56
分享与播放

世界上人们常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哥林多前书》14章40节说:“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上帝在创造宇宙万物的时候,就已经为这个世界制定了不同的规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规律”。同样,我们人与人、与自然、与自我之间的相处也都要循规蹈矩。神爱世人,神是慈爱的神,更是公义圣洁的神。我们是他所造的,具有神的形象和样式,因此我们也具备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道德属性,而这些道德属性都是有原则的。

一、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教会不只是讲爱的地方,更是讲公义的地方。圣经中说:“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 神同行。”(弥6:8)所以是公义在前,怜悯在后。公义和慈爱是不可分的,否则就不合神心意。

很多时候我们给魔鬼留了地步,自己却还不知道。例如,我们在对神话语的理解上常常千差万别,有时会断章取义,按着自己的私意或需要去随意解经:体贴自己的私欲,为彰显自己、得人称赞而随意解释神的话;甚至有人为得到更多金钱利益而随意解经。正因如此,就出现了许多派别、极端和异端。而魔鬼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些现象,他巴不得我们都对神的话断章取义、随意理解,这样我们就不能完全明白神的旨意,得不着真正的真理,也就失去了真正的自由。

许多家长在子女管教上疏于管教或方法失当,最终酿成苦果,悔之晚矣。而溺爱,正是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过度宠爱、迁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犯错不指正,反而教他们推卸责任。比如,当孩子摔倒时,有些家长会立刻冲过去抱起孩子,转而对着绊倒孩子的石头或地面破口大骂,却从不教导孩子自己小心,也不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尤其在中国家庭中,这样的宠爱方式相当普遍。孩子的一切事务都由父母包办,连他们力所能及的小事也不例外。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成为品格健全的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样只能教育出蛮横不讲理、爱推卸责任、懒惰、无能、缺乏同情心和怜悯心的孩子。可以说,这样的教养方式无异于亲手毁掉孩子的未来。

反过来思考我们自己:如果上帝也这样宠溺、惯着我们,那么这个世界和所有的生命早就毁灭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反正上帝是慈爱的,满有丰盛的怜悯,只要认罪,神就会赦免我们的罪,却不想犯罪后自己要承担什么后果。于是我们对上帝的公义圣洁不重视,甚至视而不见,这会让神越来越忧伤、心凉,最终导致神对我们的“任凭”,那实在太可怕了!

二、不可纵容人犯罪

作为基督徒,当我们一味强调神是爱、要爱人如己、神爱世人的时候,有没有忽略神公义、圣洁的一面?或者说,失去了公义与圣洁的爱,到底是不是爱?是不是已成为一种伤害、一种道德绑架、信仰挟持?甚或成为我们推卸责任的借口?

例如,当你无故被他人欺负甚至被打之后,有的弟兄姊妹或许会告诉你:基督徒要去爱人如己,要爱你的仇敌,要忍耐;耶稣不是说“有人打你的左脸,连右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吗?所以别人打你也不要跟他一般见识,不要走法律程序要求赔偿或付医药费,并且你还要饶恕仇敌,为他祷告,要像耶稣那样。当你又一次被同一个人欺负时,这些弟兄姊妹还是说同样的话:上帝爱你,你要饶恕。

是的,我们当然要学会饶恕,因为饶恕是放过自己,对自己有益,也是我们的需要。但对于犯罪者,也应当承担犯罪所带来的后果,为自己的过错负责。惩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否则对故意犯错的人是一种放纵。

今天,教会往往过分宽待故意犯罪的人。我们应当迅速并严厉地对付故意犯罪的人,避免整个信徒群体受到不良影响。然而纪律处分的用意,是使犯罪的人重回基督与教会的怀抱。

我们都知道,上帝爱的属性与他的公义、圣洁是必不可分的。我们所信靠的神是三位一体,同尊、同荣、同受敬拜,不可分割;同样,他的属性也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今天基督教会有很多派别,我认为有一部分原因与此有关——不是偏重神慈爱的一面,就是偏重神公义或圣洁的一面。然而,神的属性是不可分割、同尊同荣、同等重要的,正如他三位一体的属性一样。

当我们强调神慈爱的一面时,不要忘了他公义圣洁的一面。就像我们犯罪后在神面前认罪悔改,神是慈爱的,必定赦免我们的罪,饶恕我们的过犯;但我们的神又是公义的,我们的罪虽得赦免,却仍要承担犯罪所招致的结果。

就像当年大卫王贪恋别人的妻子,陷害忠良,借刀杀死乌利亚,又夺人之妻占为己有。这罪在神眼中极为严重,圣经说:“但大卫所行的这事,耶和华甚不喜悦。”(参撒下11:27)但上帝仍然爱大卫,就差遣先知拿单去揭露他的罪行,给他悔改的机会。大卫在神面前痛哭忏悔,上帝虽赦免了他的罪,但也宣告:因他所行的恶,刀剑必永不离开他的家。

神让我们看到,我们要为自己所犯的过错负责。神不希望我们成为逃避责任的人——当然,我们想逃也逃不掉。每一个人,信的和不信的,都要在神面前交账,接受上帝的审判。我们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负责。

从始祖亚当夏娃犯罪开始,他们因自己的过犯被逐出伊甸园,从此人与神隔绝,必须汗流满面才得糊口。信心之父亚伯拉罕也因一时小信,娶了使女夏甲为妾,生了以实马利。但这不是凭应许生的,是凭血气生的。后来以实玛利的后代(现今的阿拉伯人)与以撒的后代(现今的以色列人)世代为敌、纷争不断,成为以色列人最大的心病。这正是亚伯拉罕一时小信和冲动所带来的后果。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所信靠的神是一位圣洁、公义、慈爱、信实且有原则的上帝,因此他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爱,也都是有原则的爱。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