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发现自己内心出现丑陋的念头,并且为此感到不安时,这通常是圣灵在动工的迹象。对我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因为我正被一个时常在心中浮现、需要被对付的丑陋念头所困扰,那就是嫉妒。
对于领导者、有影响力的人、那些在生活中“出人头地”的人,或在某个机构或事工中“登上顶峰”的人而言,经历嫉妒是相当普遍的。本质上,嫉妒发生在我们与他人比较,并觊觎他们似乎拥有的东西之时。当嫉妒作祟时,听到别人挣扎或失败,我们会感到安慰;相反,听到别人成功、获奖、加薪、得到哪怕最微小的认可或其他正面奖赏时,我们则会感到烦扰。嫉妒与爱背道而驰,因为它不与喜乐的人同乐,也不与哀哭的人同哭。相反,嫉妒以一种病态而邪恶的方式,在别人哀哭时窃喜,在别人喜乐时懊恼。
骄傲本质上是竞争性的
有时候,当我们看到某某名人出丑闻,我们非但没有为他感到难过,反而暗自高兴。可以说,我是在幸灾乐祸。为什么我听到别人失意的消息时会这样?也许是因为别人在公众眼中的滑落,掩盖了我对自己有时感到默默无闻的不安全感;又或者,因为这让我产生了一种优于他们的感觉。尽管这种感觉很怪异,但它却是我自己扭曲和嫉妒内心的一个缩影。虽然我无法理解,我有什么理由去和一个身处完全不同世界、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的人比较,但我确实明白这一点:我因别人的坏消息而暗自高兴的心,是受到了嫉妒的影响。
嫉妒的根本原因是骄傲,以及它的近亲——攀比之心。这种攀比之心迫使我们像那个法利赛人一样自言自语——他看似祷告,实则在自我打气:“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18:11-12)
讽刺的是,法利赛人的夸口实际上正是他内心不安的迹象,他膨胀的自我正是他受伤的自我的标志。C.S. 路易斯这样论到攀比之心:“骄傲本质上是竞争性的,它从拥有某物中得不到快乐,唯一的快乐来自于比别人拥有得更多。我们说人们以富有、聪明或英俊为傲,但其实不是。他们是以比别人更富有、更聪明、更英俊为傲,这是优于所有其他人的那种快乐。”正是这种“争竞的骄傲”导致了以色列首位国王扫罗的堕落。
当年轻的牧童大卫用投石索和几颗石子击败了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后,全以色列都开始欢庆。根据圣经的记载,大卫无论做什么都无往不利,因为耶和华与他同在。他的成功也深得以色列人的欢心,以至于以色列的妇女们公开唱起了她们为大卫所作的颂歌:“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
扫罗王非但没有和妇女们一同为这位年轻有为的大卫庆祝,反而因这首歌勃然大怒。他怒不可遏,从此便以嫉妒的眼目监视大卫。从那以后,扫罗因这年轻人日渐高涨的名望和影响力而对他又怕又恨,充满敌意。
正如扫罗的例子向我们展示的,嫉妒无处不在。我们可能会嫉妒那些“位高权重”或等级比我们高的人,暗自希望他们从高位上跌落;我们也可能嫉妒那些地位在我们之下的人,尤其是当我们因他们成功所获得的关注而感到威胁时。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老板和主管选择不聘用有才华的人:因为有才华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越雇用他们的人所拥有的地位和认可。
基于类似的原因,主任牧师可能会放弃将才华横溢的年轻传道人纳入团队的机会;畅销书作家可能不愿推荐有才华的新人作家;排行榜顶端的音乐人或许不想谈论才华横溢的新晋音乐人。
“扫罗杀死千千”这句话本身读起来像是至高无上的赞美。在以色列妇女看来,伟大的扫罗王,这位强大的战士国王,曾凭一己之力杀死成千上万的以色列仇敌,保卫了国家安全。但是,按照路易斯的观点,一旦我们把对大卫的赞美加在对扫罗的赞美旁边,“扫罗杀死千千”就瞬间变得像是一种侮辱。
嫉妒无处不在
作为基督徒,我们也未能幸免嫉妒的试探。一个拥有三千会众的牧师会嫉妒一个拥有五千会众的牧师的生活。嫉妒无处不在。我们常常期盼神的国降临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样,但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希望他的国更多地藉着我,而不是藉着他人来实现。
因此,我需要保守我的心,寻求耶稣的责备与恩典,并积极、有意识地,恳切且常常地为那些人祷告——就是那些当他们喜乐时我可能会暗自懊恼、当他们哀哭时我可能会暗自窃喜的人。
我们服侍者与其他领袖和影响力人物并无不同,在肉体、魔鬼和今生的骄傲面前,同样脆弱。无论是高管领袖、思想领袖、作家、父母、运动员、非营利组织领袖、艺术家、公务员、企业家还是牧者……我们每一个人,若没有耶稣主动的干预、纠正和慈爱,内心都容易陷入争竞与比较。
你是否发现自己也是如此?在你生命中的那些“大卫”是谁?他们与你“击杀千千”相比,却“击杀万万”。看到他们成功并获得认可,你是否感到难以接受?当你发现神赐予他们更大的团队、更广的平台、更多的成功、更响亮的掌声、更丰富的资源,或是看似更无忧无虑的生活时,你是否感到不适?你是否曾因“击杀千千”的功绩而沾沾自喜,却因某人——甚至是地位远低于你的人——“击杀万万”的成就夺走了你的光彩,而让你的喜悦荡然无存?
影响力看似比你更大的人,可能嫉妒着影响力比他们更大的人;资源比你更丰富的人,可能嫉妒着资源比他们更丰盛的人;子女比你更幸福顺遂的人,可能嫉妒着那些子女看似比他们的更快乐健康的父母。如此循环,永无止境。
因此,当我们再次在他人喜乐时暗自懊恼、在他人失意时暗自窃喜,愿我们都能俯伏在十字架前,承认这不过是骄傲的变相显露。唯有当我们像那个税吏般捶胸祷告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才能从争竞的漩涡中得释放。
因为真正的谦卑不是贬低自我价值,而是认清自己的价值全然在于基督——祂既不按我们的成就增减爱意,也不因他人的成功收回恩典。当我们定睛于祂已为我们成就的,就能挣脱比较的枷锁,在祂的爱中得自由:既能为“击杀万万”者衷心欢呼,也能在“击杀千千”时心存感恩,因为知道所有事工本质都是圣灵的工作,所有果效终将归给坐在宝座上的羔羊。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