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认同样的罪,圣餐前的省察还有意义吗?

作者: 吕底亚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7-22 09:18:05
分享与播放

教会下一周要领圣餐,在台上提前与弟兄姊妹汇报,要求大家以谦卑、省察的心领受。一位姊妹和我说:“每次领圣餐之前总是叫我们省察和认罪,但认来认去都是那几样罪,这样反复认罪还有意义吗?”

其实不少弟兄姊妹都有类似的感受:每次认罪时似乎都在重复同样的内容。这让我们不禁思考:这样的认罪是否仍有价值?这种现象是否正常?它背后反映了哪些属灵问题?我们又当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这种情况呢?

一、认罪不是走形式和流程

要学会正确认识领圣餐之前认罪这件事。有许多弟兄姊妹并没有真正谦卑地降服自己,甚至有些人把这当作领圣餐之前的形式,好像必须走完这个“流程”才能领圣餐。

实际上,认罪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反省和对神恩典的回应。它要求我们以真诚的态度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出那些隐秘的、尚未被光照的过错。每一次认罪都是与神建立更深关系的机会,是对神慈爱的一种体验。若总是停留在表面相同的罪上,或许说明我们的灵性成长遇到了瓶颈,需要寻求突破。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大家深入挖掘自身的不足和罪恶,追求心灵上的更新与转变。这是一次属圣灵的与属肉体、老我的交战,是一次属灵生命的博弈。只有当我们深刻认识到神恩典的丰盛和自己的污秽,才会在领圣餐前真正谦卑省察。

二、认的罪差不多,说明没有对付掉

我们还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认的罪都差不多呢?对此,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我们并没有认真地认罪。我们可能陷入了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性地只关注那些显而易见的错误,而忽略了内心深处更为隐蔽的问题。这种思维定式让我们在认罪时缺乏深度和广度,总是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触及灵魂的核心。我们需要打破这种局限,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这样才能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罪。同时,也要警惕自以为义的心态,避免陷入虚假的安全感中,误以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真正意义上的认罪应当带来改变,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

其二,这或许反映出我们实际生活中重复犯罪的模式,使得每次认罪时面对的罪类都基本相同。这种现象恰恰揭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为何同样的罪不断重犯?为何生命停滞不前?为何始终无法得胜?这显明这是神特别要我们对付的软弱之处,也是主要我们操练的功课,只是我们还未完全倚靠主去战胜。

我们需要正视这种软弱,不能任由它继续存在。或许是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警醒,没有意识到这些罪的严重性,又或者是身处这样的环境中给我们的改变带来极大难处。不论如何,还是要勇敢面对,真正依靠主的力量去克服,才能有所突破。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模式,是否有意识地避开那些容易让我们犯罪的环境和习惯。同时,也要寻求属灵的帮助,比如通过祷告、读经以及与弟兄姐妹的交流,来增强我们的信心和面对试探的能力。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认罪的过程中看到真正的进步,而不是始终在属灵生命上原地踏步。

三、领受圣餐的意义

领受圣餐是纪念主的死,是等候并盼望主的再来。但主是圣洁的,我们必须倒空自己,向主认罪,因为人非圣洁不能见主的面。每一次领受圣餐都是对内心的一次深刻审视,提醒我们时刻保持警醒,不让罪恶在心中扎根。认罪不应只是口头上的表达,而是发自内心的悔改行动。

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真正脱离罪的捆绑,才能以洁净的心与主相遇。这不仅是对主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当我们愿意谦卑下来,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付诸实际行动去改变,圣洁的生命才会逐渐在我们里面成长起来。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义工。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