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弟兄姊妹很喜欢到各处的教会去跑,讲述自己的见证,譬如主如何拯救自己。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有些人只是为了作见证而作见证。
这个主日,有一位年老的弟兄跑到教会里要作见证,甚至还说若是不让他作见证就不走。主持的同工以为他事先和教会沟通好的(教会向来有聚会后弟兄姊妹作见证的传统),就让他拿着话筒讲了。刚开始他先是唱了诗歌,又讲了他以前有多么不容易,生重病什么的,后来被主医治。讲着讲着在台上有些失控的感觉,开始偏离主题,台下也开始纷纷议论。最后,负责人看情况不对,就让同工关闭了他的话筒,然后上台将他请了下去。
散会后,有弟兄姊妹就在群里发这位老弟兄在其它教会“作见证”的照片,说他已经不仅在一间教会如此,附近好几间教会都跑过了,一定要上台作见证。
在此要讨论的问题是:这样频繁地在不同教会间奔走作见证,是否真的合宜?从表面看,为主作见证当然是美事,能荣耀主名。但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这样的行为究竟是在荣耀神,还是在满足个人的表现欲?
要了解他们的详细情况
教会对于要上台的弟兄姊妹,需要进行一定的审核。要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是否是本教会日常聚会的信徒?此人精神是否正常?属灵生命是否成熟?有的弟兄姊妹平日里并没有好名声,却因为非常喜欢上台,就常常要到台上赞美和作见证。若是一个人一点好名声都没有,却站在台上讲见证,这是非常不合宜的。对教会来说,如果对作见证的肢体毫无审核,也是一种对圣台不负责任的表现。
要有限制,不能过于随意
教会的讲台应当持守其神圣性和圣洁性,不可过于随意。对于上台分享的肢体,需要有所甄别。若遇到执意要作见证的非本会信徒,可建议其先将见证内容写成文字,由教会同工代为分享。这样既尊重了肢体的分享意愿,又能避免因不了解情况而导致分享失控。毕竟,若让不熟悉的肢体直接上台,一旦出现不当言论,既不方便当场打断,任其继续又会影响聚会,实在两难。
见证不是说出来的,是行出来的
其实,好多弟兄姊妹对见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作见证并不只是上台和别人讲述自己如何得着上帝恩典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用生命来回应神的恩典。如果只是讲述自己被拯救和医治,这仅仅展现了神的恩典临到我们,却未能显明我们对这恩典的实际回应。
真正的见证应当是我们生命的流露,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彰显神的荣耀。如果我们的行为与所讲述的不符,这样的见证不仅无法造就人,反而可能成为他人的绊脚石。因此,教会需要帮助弟兄姊妹明白,见证的核心在于生命的影响力,而不是言语的表达。只有当我们的生活真实地反映出信仰的力量时,才能真正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最好还是委身一间教会
当然,如果真要让自己的见证对人产生影响,继而将荣耀归给主,四处找教会未必是最好的方法,最好还是委身在一间教会。当一个信徒固定在某一间教会聚会的时候,和身边的弟兄姊妹才能真正熟悉起来。若是真有改变和更新的生命,不用自己多说什么,自然能对他人产生好的影响。
在固定的教会中,一个信徒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教会的各项事工和活动中。通过长期的相处,大家会发现彼此的需要,从而能够在爱中互相扶持、劝勉和鼓励。这种深度的连接会使一个人的见证更加有说服力,因为他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这个信仰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委身于一间教会也意味着自己要接受监督和教导,在这样的环境中,其生命会不断被塑造和雕琢,进而展现出更为成熟和稳固的信仰状态。
为主作见证是一件好事,理当积极去做。但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若没有深入的属灵生命和真实的爱心作为基础,我们的见证可能会流于表面,甚至让人感到疏远或不适。更重要的是,在表达信仰的过程中,我们应以谦卑和温柔的态度去传递真理,而非强加于人,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基督的爱。
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敏锐地觉察对方的反应和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方式,以确保信息能够被更好地接纳和理解。只有在生命上有见证,那才是最好的见证,而这不仅是关乎言语的,更是关乎行动的。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乡镇教会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