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的尽头是十字架:从偶像崇拜到基督里的真我

作者: 郑微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7-21 19:24:35
分享与播放

人们都需要诚实地承认,当看到某某家族风波这类新闻时,内心深处除了那份惯常的对世事无常的慨叹,或许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隐秘的“快感”。这种“快感”,并非源于恶毒,而是一种病态的确认:看,又一个靠自己建造巴别塔的人,塌了。

我们太熟悉这种“人设崩塌”的剧本了。一个由财富、声望、勤俭、慈善等完美形象堆砌而成的偶像,在一夜之间,被最不堪的家族纷争和人性幽暗所击碎。世界为此喧嚣,或惋惜,或嘲讽,最终留下一地虚无。

而我们,作为蒙恩的旁观者,容易陷入一种危险的、法利赛式的优越感,仿佛在说:感谢上帝,我不像他们那样。我们似乎忘记了,建造“人设”偶像的冲动,并非是这个世界的专利。如同一种古老的病毒,偶像欲正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早已深深地感染了亚当的每一个后裔,包括你我。我们只是换了一种更“属灵”的建材而已。

一、无花果叶的裙子:在教会中精心编织的“属灵人设”

伊甸园里,当亚当夏娃违背了上帝的命令,便感到羞耻和恐惧。他俩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不是奔向那位慈爱的造物主,而是“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做裙子”(参创3:7)。

“为自己”,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根本的一次“人设”构建。这个行为,试图用被造之物、用自己的努力,来遮盖自己在上帝面前的破碎与不堪。从那一刻起,人类就成了沉迷于用各样“无花果叶”为自己编织遮羞布的族类。

让我们省察,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我们都为自己编织了哪些“属灵”的无花果叶裙子?常见的恐怕有以下几种:

一是“稳定灵修”的人设:我们每天坚持读经祷告,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经文感悟,看起来与上帝的关系无比亲密。但内心深处知道,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对抗内心巨大焦虑的“宗教仪式”,我们的心可能离宝座很远。我们害怕承认自己的祷告生活其实枯燥乏味,害怕别人发现我们读经时常常心不在焉。

二是“热心事奉”的人设:我们投身于教会的各项事工,从主日学到敬拜团,从探访到传福音,忙碌的身影成了别人眼中“爱主”的典范。但不敢告诉任何人,这份忙碌,有多少是为了逃避与家人、与自己独处的困难,有多少是为了赢得牧者和弟兄姊妹的肯定,又有多少是为了填补因与上帝失去真实连接而产生的巨大空虚。

三是“道德优越”的人设。严格遵守圣经的道德教导,不抽烟、不酗酒、婚姻忠诚、教子有方。以此与“世人”分别为圣,并暗暗地在心中建立起一座道德的审判台。但我们害怕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论断、嫉妒、贪婪和不易察觉的骄傲。用外在行为的“干净”,来掩饰内在动机的“不洁”。

四是“凡事感恩、常常喜乐”的人设。在小组分享和公开见证时,总是展现出生命中最得胜、最蒙福的一面。绝口不提那些彻夜难眠的夜晚,那些对上帝应许的怀疑,那些在苦难中几乎要沉没的信心。我们害怕自己的“软弱”会绊倒别人,更害怕它会颠覆自己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刚强”形象。

这些,就是人们带进教会生活中的无花果叶。或许,它们比世人的金钱、地位、声望等“叶子”看起来更“属灵”,更“高尚”,但其本质并无二致。都是试图“靠行为称义”的产物,是内心深处“自我拯救”计划的一部分。

人们戴着这些面具,活在一种无法言说的、基督徒式的疲惫之中,因为一直在扮演一个永远无法成为的角色——一个靠自己就能达到完全的“圣徒”。

上帝鉴察人心。祂从未对我们亲手编织的、一遇风雨便会枯萎的叶子感兴趣,祂所等待的,是那个在祂的呼唤中愿意从树林里走出来,承认自己“赤身露体”的真实的孩子。

二、羔羊的皮衣:从自我遮盖到被基督遮盖

回到伊甸园。当上帝审判了人和蛇之后,祂做了什么?祂没有满意于亚当夏娃那件由植物叶子编成的脆弱的裙子。圣经说:“耶和华上帝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参创3:21)

这是《圣经》中第一次流血,第一次有生命为罪而牺牲。一件皮衣的背后,是一个生命的死亡。这件皮衣预表着一种全新的、与“无花果叶”截然不同的拯救模式:人的得救,不是靠自我遮盖,而是靠牺牲性命的代赎和从上帝而来的穿戴。

从亚当的“无花果叶”,到上帝所赐的“羔羊皮衣”,再到新约中保罗所说的“披戴基督”(参罗13:14),这是一条贯穿整本圣经的救赎红线。

十字架的福音,正是呼召我们脱下身上那件早已破烂不堪、散发着死荫气味的“无花果叶”,就是我们一切的“属灵人设”和自我功义,去穿上基督这件用祂的宝血和生命为我们织成的、荣耀洁白的“义袍”。

当你还在为自己的灵修生活时好时坏而焦虑时,福音宣告:基督是我们永恒的大祭司,祂昼夜在父的右边为我们祈求。祂完美的祷告,遮盖了我们有口无心的祷告。

当你还在为自己的事奉果效不彰而沮丧时,福音宣告:基督已经成就了那最伟大的善工,我们如今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祂已然得胜的战场上喜乐的“战利品陈列”。我们的价值,不在于事奉的成果,而在于我们是属乎那位得胜君王的。

当你还在为自己无法胜过的某个罪而自我定罪时,福音宣告:在基督里,不定罪了!祂的宝血洗净的不仅仅是我们过去的罪,更是现在和将来一切的罪。成圣不是靠自己咬牙切齿的挣扎,而是靠圣灵在里面不断地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基督的完全。

这份在基督里的、确凿无疑的、永不改变的身份,才是拆毁一切“人设”偶像,活出真我的唯一根基。

首先在“家”里,学习摘下面具

那么,一群深知自己不过是“蒙恩的罪人”的人聚集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怎样的群体?

这个群体,就是教会。

一个真实的教会,不应该是“圣徒”们展示自己光鲜“人设”的T台,而应该是“病人”们彼此包扎伤口、分享“药方”(福音)的疗养院。

在这里,我们可以,也应当学习摘下面具。

这应该意味着,小组分享应有更多的眼泪,而不是更多的“属灵口号”;有更多关于“我这周如何失败”的诚实,而不是关于“我如何靠主得胜”的表演。

这应该意味着,当一个弟兄姊妹袒露TA的软弱时,最先给出的不应是几节经文和一番教导,而应是一个没有论断的拥抱和一句“我和你在一起”的承诺。

这应该意味着,不要去追捧任何“属灵明星”,讲台上最富有恩赐的牧者和座位上最不起眼的肢体,都需要同样一份十字架的恩典,不多也不少。

这应该意味着,饶恕将成为基督徒群体中最艰难,也最真实、最频繁的操练。因为罪人在一起,必然会彼此伤害。但正是在这彼此伤害、又靠主彼此饶恕的血肉过程中,才最真切地活出了福音的样式。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家族的“人设”坍塌,不过是这个没有基督的世界必然结局的一个缩影。小到一个社区、村庄、单位,莫不如此。但愿基督徒,这群早已拥有了那终极答案的人,不要再走回头路,不要再用那些属灵的、精致的“无花果叶”,去徒劳地编织自己的义。

让我们都回到十字架前,脱去一切的伪装。

因为,人设的尽头,不是虚无,而是十字架;表演的终点不是崩塌,而是回家。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