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祈祷之手》背后的故事

作者: 编译:恩惠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16 16:09:32
分享与播放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是德国文艺复兴时代最有成就的艺术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木刻版画、油画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被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世界顶级艺术机构珍藏,其1508年的素描杰作《祈祷之手》尤其最广为人知。

但这副世界名画背后据说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兄弟情。

这个故事要从十五世纪的德国纽伦堡说起。阿尔布雷特与他的兄弟阿尔伯特,以及其他十六个兄弟姐妹,成长于一个拮据的大家庭。父亲每天不得不工作近18个小时才能勉强维持全家温饱。

年长的阿尔布雷特和阿尔伯特都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但他们深知家里的情况无法送他们到艺术学院读书。在拥挤的小床上,经过无数次讨论后,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谁先去艺术学院深造。输的人则要下矿井工作,支持对方完成学业。

星期日早上做完礼拜后,他们掷了铜板。阿尔布雷特胜出。在接下来的四年里,阿尔伯特在危险的矿井中劳作,而阿尔布雷特在艺术学院追求学业。阿尔布雷特在学校大放异彩,他的蚀刻版画、木刻和油画作品甚至超越了多数教授的水平,还未毕业就接到了大量高价委托。

当阿尔布雷特回到自己的村庄时,全家在自家的草坪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晚宴,庆祝阿尔布雷特凯旋归来。在音乐和欢笑声中,阿尔布雷特从餐桌首席位置上站起来,向他深爱的弟弟敬酒,感谢他多年来的牺牲,使得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他说:“现在,阿尔伯特,我亲爱的兄弟,轮到你了。现在,你可以去纽伦堡追求你的梦想了,我会照顾好你的。”

所有人都满怀期待地把目光投向了桌子的另一端,阿尔伯特坐在那里,泪水顺着他苍白的脸庞流了下来,他一边低着头左右摇晃,一边抽泣着,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不……不……不……

最后,阿尔伯特站了起来,擦了擦脸颊上的泪水。他瞥了一眼长桌上那些他所爱的面孔,然后双手紧贴着自己的右脸颊,轻声说道:“不,兄弟。我不能去纽伦堡。对我来说太晚了。看看……四年的矿井生活毁了我的双手!每根手指的骨头都至少被砸碎过一次,最近我的右手又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我甚至无法端起酒杯向您敬酒,更不用说用钢笔或毛笔在羊皮纸或画布上勾勒细腻的线条了。不,兄弟……对我来说,一切都太晚了。”

有一天,丢勒看见阿尔伯特合起双手,屈膝跪下祷告,丢勒将眼前所看到那象征祷告意义的一幕,立刻画成素描,就是今天的名画《祈祷之手》。

本文经编译而成,原文链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