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八月的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潮湿,拂过鼓浪屿的百年榕树。夕阳斜照,春草堂铸铁栏杆上的锈迹斑驳,仿佛仍在诉说着1933年的血色黄昏。这座由许春草先生亲自设计的西式洋楼,如今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五年前的一天,我和几位同学到厦门,在鼓浪屿参观了1933年由基督教徒许春草先生亲自设计兴建、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的西式临岸建筑“春草堂”。许春草先生的孙子许多康热情接待了我们,详细介绍了其祖父鲜为人知的故事......
许春草孙子许多康(中)与我们合影留念
2023年我曾以《画“话”闽南圣徒——“有公愤而无私仇”的基督徒许春草》为题在本报介绍过这位基督教徒的一生。
许春草(中国画) 作者:周旻(平和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厦门晚报》推出“不能忘却的记忆——厦门儿女抗战风云录”专题,许多康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祖父许春草的抗日故事。
许多康先生讲述他爷爷许春草抗日故事
“祖父总说,基督徒的十字架既要救灵魂,更要担国难!”许多康先生摩挲着泛黄的《救国周刊》影印件,声音铿锵。
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两个月,许春草便发起成立“闽南抗日救国会”,辐射闽南12县。他们白天秘密刻印传单,夜里化装成渔民张贴标语。许春草甚至将浸礼用的圣杯熔铸成"抵制日货"的销毁戳,洋楼设计图上的铅笔线也被他改成了游行路线图。
许春草先生还倡导成立的婢女救拔团的她们在开元路码头声泪俱下地演讲抗诉,裙摆里藏着抗日传单向民众散发;总工会会员组织上街游行,演话剧,宣传抗日。组织抵制日货,销毁日货。
此时的许春草先生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钱没力的就出命,我出命。”他亲自组织的抗日救国会宗旨是正面宣传抗日。鼓动民众抗日,还发动东南亚爱国华侨,出钱出力,许春草孙子许多康先生在接受厦门晚报记者采访时最后说“我爷爷在抗日这个事情上,他是一个很勇敢的,很坚定的一个抗日分子……”
许春草先生与爱不释手捧《圣经》留影
当战火掠过厦门海岸,许春草这位实业家把圣经放进了保险柜,却把毕生积蓄铸成了城墙。礼拜堂的钟声与炮台轰鸣交响,诠释着何为“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许春草先生将生命托付于上帝,但当祖国召唤时,他甘愿把灵魂锁进礼拜堂的保险箱——直到烽烟散尽。
(文中的老照片均为许多康弟兄提供。)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福州一教会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