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年轻、精力充沛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我们喜欢说“我要靠自己”,喜欢相信独立是一种荣耀,甚至是一种力量。那时的我,也以为可以独立自主地过完一生。然而直到母亲离世,我才猛然发现,我其实是在一个被托住、被爱包围的环境中成长的。我依靠父母的照顾与牺牲,才走到今天;我依靠他们的智慧与资源,才成为现在的自己。原来,从来没有所谓的“完全独立”——人生的一切,早已交织成互相依靠的网。当母亲离世后,没有可以依靠的母爱时,我看到自己其实是渺小而被托起的。我是依靠他人而活的,是有限而短暂的。
成长中,我们常常拒绝向他人求助,努力想要独自站立。我们用人、用激情、用能力来支撑自己——一切能带来“独立幻觉”的事物。母亲的离世让我终于明白了依靠有多深。有段时间,我的大脑像老旧的窗户一样碎裂,忘记了如何呼吸、如何吃饭、如何运作。生命之光渐渐暗下。后来朋友告诉我,那可能是看着母亲在我面前离世后引发的创伤后应激反应。我痛苦地看见自己多么需要他人,多么需要神那托着我身心的双手,维系着我的理智与生存。当丧亲带来的起床都成了一项艰难的工作,你才明白,每一口气息都是神迹。也让我看清一件事:依靠是一份神圣的礼物。
盼望与依靠
有人说,真正的盼望是痛苦的,因为盼望意味着冒着失望、甚至绝望的风险。这正是我们常常逃避盼望的原因。然而逃避盼望是危险的,它让我们空洞、麻木。没有盼望,我们就会执迷于“此时此刻”的自己,灵魂被自我满足的泥沼拖入深渊。
盼望或许伴随失望,却也带来更多的应许:一个超越一切伤痛的家园,那是我们在“求助”尽头所能找到的归宿。我们一生都在追寻那个家。有时,它像雾一样缥缈,指尖穿过,却仍能感到有某种真实存在,就在不远处。我们对它的渴望越来越深,越来越迫切。没有任何事物能完全满足我们。正如C.S.路易斯所说:“若我发现自己心中有一种欲望,而这世界上的事物都无法满足,那唯一合乎逻辑的解释便是:我原本是为另一个世界而造的。”
我们是为“盼望归家”而被造的。盼望深藏在我们的破碎之下,始终不肯离开心灵。但心是喧嚣之地,无数忧虑与欲望在其中筑巢,让人窒息。我们需要被雕凿,被开掘。有人说,悲伤是通向喜乐的洞穴;同样,苦难也是通向盼望的洞穴。失去越多,得着越多。
当苦难为盼望开出空间,剥离次要的欲望,我们的“自我中心”就慢慢融化。当依靠的黎明在我们心中升起,我们开始在依靠中找到喜乐。倚靠恩典之神,从羞愧变为安慰。我最大的盼望,源于我最深的依靠。
我们是一群倚靠者
盼望扫清自我主义的荆棘,让我们直视真理,依靠是神圣的礼物。天路客不是独行客,我们是一群带有盼望的倚靠者,在回家的路上同行。我们倚靠神如柏树般的坚固,我们倚靠祂不断的言语,使我们的肢体生活有能力。我们将自己交托给祂,因为祂以万种方式眷顾我们(彼前5:7)。而我们的倚靠也在蔓延,我们彼此倚靠:父母、兄弟、姐妹、孩子、朋友、陌生人。处处都有相互依存的丝线。正因如此,“独立自主”那种自我主宰的意志与独立的幻觉是一种伤害自己的行为。它把我们推离依靠,也推离盼望与归家。
起初,撒但就明白,他的诡计在于让我们以为不需要“连结”。神创造了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撒但却低语出一个“自我独立”的宇宙,给那些想做“小神”的人。而我们,竟选择了后者,还一再选择。读神学的时候,老师称这种拒绝依靠与信任的状态为“自主权”,那种“我自己可以”的灵,是被自我囚禁者的信条:我自己就行,无需神助。心硬如石,拒绝顺服。
然而,许多神学家认为,“自主权”正是人性腐败的根源,那是我们心木的腐烂。自主的灵是每一个罪的根源。人类的完整无法恢复,除非彻底弃绝一切自主,顺服于三一真神。显然,“自主权”并非无害,它是暗中啃噬灵魂的癌。若有人说,“人生最勇敢的事就是开口求助”,那么“自主权”正是那劝我们不要求助的声音。
神以赐予自己来回应自主
那么,神对这种“独立自主”的灵,有何回应?圣经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自主就是索取,竭尽所能想要成为我们永远不能成为的神。而神以赐予自己来回应自主。这就是唯一的解药,唯有神能给出。
想看到这“解药”的运作吗?读福音书吧。那位道成肉身、舍己的主,带领人回归对神的依靠。尤其看看《路加福音》第4章:神子面对“自主之灵”的代表撒但。三次,撒但诱使耶稣“独立自主”;三次,耶稣选择倚靠父的言语。倚靠神,就是倚靠祂的话。从亚当夏娃到列祖、君王、使徒,以至今日的你我,我们被呼召要倚靠那说话的神。
而连这一点也不是靠我们自己做到的。若求助他人真是最勇敢的事,那么感谢神,祂已赐下帮助者(约14–15章)。这位帮助者要做什么?祂要“使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14:26)。当我们想起神的话,我们便能再次倚靠。
今天在这样一个人人寻求独立,甚至女性要离开婚姻家庭,以此显得自己独立的时代,独立自主的毒药仍会呼唤我们,劝我们不要求助,不要倚靠,不要安息在神的应许里。每当这一刻发生,其实就是人类历史的缩影:要么聆听并倚靠,要么独自站立。当父亲时常为我寄来家庭的土特产,当教会的弟兄姐妹提供需要的帮助的时候,我深知,生命中最美好的事,藏在我最深的依靠之中。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