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告会刚结束,姊妹便带着满脸愁容向弟兄姊妹倾诉心事,恳请大家为她27岁女儿的婚姻代祷。在她的认知里,27岁的女性已是婚恋“高龄”,结婚生子是刻不容缓的人生任务,可女儿对恋爱、婚姻的淡漠态度,成了她日夜焦虑的心病。这场看似普通的催婚矛盾背后,实则藏着两代人对婚姻截然不同的认知,更折射出信仰在家庭关系中被忽略的力量。
为了推动女儿走进婚姻,姊妹频繁安排相亲,女儿却始终以应付的态度面对。即便与男方交换微信,面对对方主动的消息和见面邀约,女儿偶尔回应、偶尔赴约,最后每一次相亲都以不了了之告终。提及女儿,姊妹充满“又爱又恨”的矛盾情绪:“爱”是怕女儿孤身一人,老来无依无靠,无人养老送终;“恨”是怨女儿无视自己的忧虑,甚至要违背数千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女儿不认为婚姻是必选项,而她始终执着于“婚姻才能给女性幸福”的执念,却从未察觉,自己口中的“幸福”,早已被过往的经历扭曲。
姊妹的婚姻之路布满坎坷,如今的婚姻已是第三段。前两段婚姻均因丈夫出轨被迫结束,第三段婚姻虽没有出轨的背叛,却也充斥着痛苦。她的丈夫是一名需长期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病前是有编制的中学老师,当初其父母为他选择姊妹,不过是为儿子找个“保姆”;而姊妹选择这段婚姻,是因为自己带着孩子、历经两次失败婚姻,只想找个经济稳定的人解决温饱。在这段婚姻里,姊妹从未幸福过,丈夫虽然是精神分裂症,但是从不爱她,且有优越感,嫌弃姊妹是文盲,粗鄙不识字,还有两段婚史,而他是中学老师,且没有婚史。婆家人也从骨子里轻视她,她曾多次遭受公公的打骂,亲友也不尊重她。这是一段从开始就缺乏爱情基础的婚姻,仅能维持生存,毫无幸福可言。
这样的婚姻环境,成了女儿恐惧婚姻的根源。27岁的女儿是姊妹第二段婚姻的孩子,随母亲进入重组家庭后,长期遭受后爸的冷暴力与打骂:不给好吃的、动辄呵斥,每当姊妹不在家,女儿就把自己反锁在房间,既不敢出门,也害怕后爸推门而入,曾多次被吓得瑟瑟发抖。在女儿的成长记忆里,婚姻从不是《圣经》中“二人成为一体”的美好约定,而是争吵、暴力与恐惧的代名词。更令人揪心的是,姊妹三婚生下的小女儿,如今还是高中生,目睹母亲的不幸后,也早早表示将来不结婚,甚至鼓励姐姐别在婚姻里受苦。
面对女儿们对婚姻的抗拒,姊妹非但没有反思,反而用错误的方式逼迫女儿妥协:她会柔声哄劝“都是为了你好”,也会恶语指责“不结婚变成老女人,没人要、丢人”,更会用恐吓施压“一个人不安全”“老了没孩子会很惨”。她以“爱”为名义想要掌控女儿的人生,却忘了《圣经》的真理。她从不反思自己的人生,也不尝试理解女儿对婚姻的看法。她只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执念强加于女儿,不尊重女儿的感受,她忘记上帝都尊重人类的自由意志,从不强迫人接受他的爱。
从信仰的角度来看,破解这场困局的关键,在于姊妹先回到上帝面前,重新认识婚姻与爱的真谛。
第一步:回归圣经,修正对婚姻的认识
《圣经》中,婚姻是上帝设立的美好祝福,是“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可10:9),但这份美好从不以“必须结婚”为前提。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明确提到:“我愿你们无所挂虑。没有娶妻的,是为主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主喜悦。娶了妻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妻子喜悦。”(林前7:32-33)上帝允许不同的人生选择,婚姻不是女性的必选项,独身也可以是为主做工、荣耀上帝的方式。姊妹需要放下“女人必须结婚才幸福”的执念,明白幸福的根源不是婚姻,而是与上帝建立亲密关系。唯有在上帝的爱中,才能摆脱对婚姻如同救赎的错误期待,不再将自己的执念,变成女儿的枷锁。
第二步:以祷告代替控制,以倾听代替强迫
姊妹请求大家代祷的心意值得肯定,但代祷的核心不应是求上帝让女儿妥协结婚,而是求上帝赐自己智慧,能听懂女儿的心声,求上帝抚平女儿心中的创伤。雅各书1章5节说: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 神,主就必赐给他。 她需要停止催婚,先与女儿坐下,不是以过来人的经验指挥女儿,而是以谦卑的姿态倾听女儿对婚姻恐惧的心声,聆听女儿对人生的规划,如同上帝俯听我们的祷告一般,不带评判地接纳女儿的真实感受。唯有先理解,才能打破对抗的僵局。
第三步:在主爱里修复创伤,重建希望
女儿心中的创伤,需要上帝的爱来治愈,也需要母亲的陪伴来温暖。姊妹可以带着女儿一起读经、祷告,让女儿在《圣经》中看见健康婚姻的模样,不是自己经历的冷漠与暴力,而是“丈夫爱妻子,如同基督爱教会”的舍己和不离不弃;也可以分享自己在信仰中的悔改,和对婚姻的反思,给女儿有建设性的教导,而不是用她连女儿都不认可的婚姻告诉女儿只有婚姻才能让女人幸福。当姊妹对婚姻的认识被真理修正,并以行动展现改变,用上帝的爱代替控制时,女儿心中的防线才会逐渐松动,或许未来某一天,她能成为一个新造的人,在基督里重新思考婚姻的意义,为主的缘故能够勇敢进入婚姻,哪怕会在婚姻受伤害也不再害怕。
婚姻的真谛,从不是到了年龄就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上帝预备下的、彼此成全的美好礼物;幸福的定义,也从不是遵循固定模板,而是在上帝的带领下,活出上帝的心意。求上帝赐姊妹智慧能在信仰中明白婚姻的意义,放下执念,看见上帝对每个生命的独特计划;也求上帝怜悯医治她的女儿们,让她的女儿们能在主耶稣舍己的爱中抚平创伤,有健康的生命,将来无论是否选择婚姻,都能活出平安与喜乐。因为真正的依靠从不是婚姻或他人,而是那位“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的上帝。(来13:5)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