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是教会的未来,他们的光景如何,将决定着教会的发展。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接触以及部分传道人的观察,谈谈当前教会年轻人的一些不同以往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在对待信仰上,变得更为理性,突出表现为祛魅化的增多。在以往中国教会中,医治神迹往往是见证的主流,肢体在交通上,也喜欢分享各类神迹奇事。
可是新一代年轻人,信仰更为理性,他们注重对教理、文化等方面的探究,而对神迹奇事并没有那么大兴趣了。甚至还有的信徒出现了非神迹的倾向。有位弟兄就认为,自己对于基督信仰只是出于理性的需求而已,并非是那些神迹。他对《圣经》中的神迹也持不可知的立场,认为有些经节不能用字面意思去理解,而是要看到其背后的精义。
这就很类似寓意解经或现代派的立场,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祛魅化的信仰在年轻人当中会日益普遍。当然对于保守派信徒来说,这种情况并非好事。
此外,有的年轻人对于信仰只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而缺乏更为深度的信靠,这种情况在其他宗教中同样显著。这可以视为祛魅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弱化宗派也是当前不少年轻人在信仰上的特点。在传统教会中,宗派意识是较为强烈的,其塑造了不少人的神学理念。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带来的信息爆炸以及年轻人注重个性的特点,传统宗派意识就此被解构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自己信仰基督就可以了,至于哪种宗派,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且他们普遍具有一定的神学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各宗派中自己想要的成分。比如有位弟兄虽是在改革宗背景的教会,可他对加尔文主义并无任何兴趣,反而很欣赏圣公会的圣礼以及东正教的灵修。而这类年轻信徒,在当前教会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弱宗派化不仅是年轻信徒,可能也是普世教会未来发展的趋势。因为信息大爆炸,带来了宗派界线的模糊,再加上追求个性的信仰观。各宗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将成为必然。
在后现代主义冲击下,注重个性的年轻人,对于牧者的教导,也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老一辈的信徒,对于牧者的权威还是较为看重,言听计从也不在少数。而现在有些年轻人则不然,他们对于牧者的观点都有自己的判断。
比如有位姐妹就对牧者要求必须在受难周严肃度日不以为然,她是从事服务行业,如果这么做,显然是对客户的不礼貌。因而就没有听从牧者的教导。而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日益普遍,在游戏、饭圈等娱乐问题上,表现得更为显著。因此未来牧者与信徒的关系,不再是以前那种属灵父母的角色,而更多是朋友关系。
这是笔者的观察以及一些传道人的看法,虽然不能代表当年年轻基督徒的全貌,但也至少是部分信徒的特点。祛魅化、弱宗派以及注重个性的年轻弟兄姐妹,将是未来教会发展的特点,其对传统牧养带来一些冲击,值得我们思考,以更好应对时代挑战。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