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难日崇拜的一些设想

作者: 苏苏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11 10:53:53
分享与播放

413-20日,教会进入圣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受难周”。在这个星期内,不同的教会一般都会有不同的聚会形式和圣周活动。我所在的教会目前只通知在这个星期内的每天早上5-6点有圣周内容专题分享至于其它,暂时还没有通知。也有些教会对圣周内的聚会活动有些迷茫,想有些不同于往日的聚会形式又不知道如何安排。出于这个原因,结合在神学院和教会的一些侍奉经历,笔者对受难日(星期五)的崇拜有些设想,仅供大家参考。

在神学院时,每逢受难周,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就是观看《耶稣受难记》这部影片。平日我们都是藉着祷告、诗歌和听道,很少直观的以影片的形式来感受主耶稣的受苦、受难。教会可以将这一个项目加入到崇拜中,作受难日崇拜之前的一个辅助,偶尔一次效果还是蛮好的。

不仅如此,教会在诗歌的选择方式上也可以有所留意和调整。一般的教会聚会的模式都比较固定,这是好事,比较规矩,不会混乱,但也会僵硬,比较刻板。因此,可以对诗歌的演唱方式上作出简单的调整。

除此以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节目。请注意,不是任何节目都可以的,需要有所选择。去年在我所侍奉的教会就沿用了这一个“节目”。有一位弟兄扮演耶稣,身上穿着带“血”的衣服,还有两位弟兄扮演罗马的兵丁,穿着兵丁服装,后面再有几位姊妹跟在身后。形成的画面就是身穿带“血”衣服的主耶稣,背着十字架一步一步地慢慢往前走。从教会里慢慢穿过,一直走向台上。后面的罗马兵丁不断地拿着鞭子抽打着主耶稣,嘴里还不时地发出“快点”的声音,紧接着后面的几位妇女不时地传来哭泣的声音。这样便给大家形成一个直观的画面,扣动人的心弦。

以下是对整个崇拜程序的总结和设计:

1. 先放基督教歌曲的轻音乐,比如《维亚多勒罗沙》(星期五聚会时,有些肢体来的很早,先放一些轻音乐,引导大家祷告。)

2. 播放《耶稣受难记》这部影片,由于原来的影片时间过长,可以剪辑为15-20分钟的时常,主要集中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前后。

3. 影片播放结束后,“罗马兵丁鞭打耶稣”的现场节目开始进行表演,从教会的中间慢慢行走,“兵丁”鞭打,“主耶稣”慢慢行走,后面的“妇女”一边走一边哭泣,直至走到台上。

4. 当走到台上的时候,赞美小组可以从讲台的两侧出来,直接带领各位弟兄姊妹演唱诗歌,尽量选择一些熟悉的诗歌,比如《他诚然担当》、《你是我永远的救主》、《各各他的爱》、《使命》等。

5. 带领敬拜结束,牧师讲道,主要围绕“耶稣受难”这一信息。

6. 讲道结束,可以举行圣餐礼。

7. 圣餐结束,崇拜结束。 

当然,这也是对受难日崇拜的一些简单设想。具体要如何做还是应当按照实际情况来看,方式要灵活变通,总意就是为了将人更好地领到主耶稣的面前。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