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侍奉与家庭的夹缝中,牧者如何寻回安息?

作者: 思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16 15:58:07
分享与播放

凌晨五点,天还未亮,她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吵醒身旁熟睡的丈夫。孩子们的早餐需要帮忙弄好,教会的早祷分享还差最后一段结语,手机里躺着十几条未回复的咨询信息……作为牧师,她习惯了在黑暗中独自吞咽疲惫。  

“多睡一会儿吧,你太累了。”——这句话,从未听有人对她说过。相反,耳边常回荡着埋怨:“你不是在睡觉就是在做梦。”甚至在某次争执中家人脱口而出:“你只顾自己享受!”那一刻,她蜷缩在卫生间无声地流泪。原来最痛的委屈,不是侍奉的劳苦,而是至亲之人看不见自己的破碎。  

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故事。许多牧者像一根两头燃烧的蜡烛:教会期待他们随时“发光发热”,家庭渴望他们“温柔陪伴”,而他们的身体与心灵,早已在超负荷运转中发出警报。一位师母曾红着眼眶说:“我不敢生病,不敢喊累,连多睡一小时都像犯罪。”  

一、当侍奉成为枷锁:承认脆弱不是失败

我们常把“牧者”想象成属灵超人,却忘了他们同样需要吃饭、睡觉、被理解。一位牧者崩溃前写下:“我劝会友交托重担给主,自己却熬夜修改教案;我教导妻子顺服丈夫,自己却因侍奉冷落了家人。”  

信仰的吊诡之处在于:我们越渴望活出基督的样式,越容易陷入“人的筹算”。耶稣尚且需要退到旷野祷告,在船上枕着风暴安睡,很多人却要求牧者永远刚强。若连休息都成了需要辩护的“罪行”,侍奉便不再是恩典之路,而是压伤脊梁的重轭。  

二、在裂缝中播种希望:三步重建关系与自我  

1、向神诚实:在祭坛前卸下“超人面具”

一位老牧师曾分享:“我最释放的时刻,是跪在圣坛前哭着对主说‘我撑不住了’。”神从不苛责我们的有限,祂的恩典正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试着每天用五分钟安静祷告,不必长篇大论,只需像孩子般倾诉:“父啊,我真的好累。”  

2、 向伴侣敞开:从“互相指控”到“共同作战”  

婚姻中最伤人的,往往不是分歧本身,而是误解的坚冰。当丈夫说“你只在乎自己”,他或许在说:“我需要你的目光多停留在我身上。”试着用这样的对话破冰:“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调整,让两个人都感受到被爱?”  

爱不是耗尽自己满足对方,而是一起寻找双赢的节奏。比如约定每周有一个晚上完全属于彼此,或请他帮忙带孩子两小时,让你补觉后更有精力陪伴。  

3、向社群求助:你不是一座孤岛  

一位牧师在执事会上坦言“我需要休息”后,一位执事主动接手了周间查经班,另一位姊妹开始轮流接送他的孩子上学。他说:“我原以为暴露软弱会失去威信,没想到换来的是更真实的同工。” 教会若不能成为牧者的守望者,又如何成为万民的避难所?  

三、重新定义“忠心”:从燃烧殆尽到永续服侍  

神从未要求我们以摧毁自己的方式侍奉祂。一位在非洲服侍三十年的宣教士说:“我学会每天只做三件事——一件为神,一件为人,一件为自己。”这“三件事”的智慧在于:真正的属灵,是让生命在平衡中持续结果子。  

亲爱的牧者,若你今天正躲在洗手间里哭泣,或在深夜里被愧疚感啃噬,请记得: 你不需要为休息道歉,因为耶稣说:“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歇一歇。”(参可6:31) 

你不需要完美无缺,因为神说:“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

你不需要独自承担,因为基督的身体本该“彼此担当重担”(参加6:2)。  

侍奉的路很长,但你可以不用蹒跚独行。也许明天,你仍要凌晨五点起床,仍要面对家人的不解、孩子的哭闹、弟兄姐妹的期待,但至少在这一刻,愿你能对自己温柔地说:“主啊,我接纳我的有限,并相信你的恩典足够。”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