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难日
受难节亦称“耶稣受难瞻礼”,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据新约《圣经》载,耶稣于复活前第三天被钉于十字架而死。据此教会称该日在犹太教安息日的前一日,而规定于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守此节。
《圣经》中记载:门徒犹大出卖了耶稣,大祭司该亚法和议会判定他有罪,最后,罗马总督彼拉多下令将耶稣和另外两个强盗分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因此,十字架后来成为基督教信仰的标记,象征着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受难死亡,救赎罪人,代表着爱与救赎。
耶稣的受难为世人带来了重生之盼望,使他们得以回归上帝的怀抱。基督徒铭记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日子和致力于追随基督的脚步践行基督大爱,在受难日这天也缅怀耶稣为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壮举和以此成就的救赎。
耶稣的受难,不仅是对人类罪恶的惩戒,更是对未来救赎之路的铺就。这一阶段的故事,以一种沉重而庄严的方式,为整个受难历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按新约《圣经》中马太福音的记载,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的第三天复活,因此,为纪念耶稣的复活设立了复活节。该节是每年春分后首次月圆之后的第一个周日,所以没有固定的公历日期。如此,每年的耶稣受难日自然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历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