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是主日,也是基督教荣耀的节日——复活节。笔者受教会委派前往河西距离城区十多公里的西宜村基督教堂证道服侍,亲身体验了乡村教会的独特感受。
时值谷雨时节,到处春意盎然。绿树清新吐翠,炮筒、洋槐花次第绽放,野花点缀缕缕清香扑鼻,麦苗拔节孕穗,雀鸟飞鸣,婉转入耳,诗情画意的田园令人陶醉,远离城市喧嚣,村野别有情趣。教堂位于村西的一个小巷,特有的黄色墙面在传统的村落中显得与众不同。略显气派的门楼,红色的十字架耸立其上。门楣上行楷字体的“耶稣救你”的金色大字格外醒目,两旁贴着同工为复活节书写的对联“基督救主今复生,万国万民齐欢腾”,横批是“哈利路亚”。进入院内干净整洁,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一应俱全。尤其是教会的接待室、办公室、餐厅最近装饰一新,院内面貌呈现出全新面貌。
此前为庆祝复活节,教会举行了两天的专题培灵会,邀请了黄海林牧师和马三平传道在此分享,使大家干渴的心灵得到神话语的浇灌喂养。
当日天气晴朗,金色的阳光普照,映射教堂内格外明亮。堂内装饰风格与城区教堂如出一辙,虽然缩小了许多,但格外庄严神圣。早上九时,堂内已有一百多人,少有空位,大家满怀喜悦之情,在教唱同工带领下伴着琴声放声高歌,声音回荡乡野四方。令人惊奇的是,在远离城市的乡村教会也有两个大投影设施,将崇拜礼仪的内容一一展现,音响设施也非常好。
此后圣乐队的十多名姊妹列队进入教堂,鼓乐喧天,号声嘹亮,他们精神抖数,伴着节奏迈着整齐的步伐登台奏乐,随着指挥棒的挥舞,动人心魄的鼓乐铿锵有力。
此后主礼人侯随香执事问安,引领大家以《使徒信经》宣信。大家共同歌诗《圣哉三一歌》《生命的江河》,肢体们都是醇厚朴实的弟兄姊妹,激情飞扬,歌声流露出对主炽热的爱。
张素君长老为复活节的感恩崇拜献上代祷。诗班献唱了诗歌《主啊,我能做什么》《羔羊凯旋之歌》。任银珍同工宣读了哥林多前书15:1—26的经文。
此后我以此经文做了《经历主复活,生命更兴盛》的证道,围绕经文从四个方面分享:一、耶稣复活的见证是福音的主要内容;二、耶稣复活是基督信仰的坚实根基;三、耶稣复活是每个圣徒必须要有的属灵经历;四、今天我们也要与主同死活出新生命。福音就是好消息,耶稣基督的全备福音之降生、受死、复活、升天、再来组成了福音五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耶稣从死里复活,成就了救赎大工,他不被死亡拘禁,我们因信主满怀盼望。如果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信的就是枉然。耶稣复活证据确凿。耶稣死了埋葬,三天后复活,带给我们极大的盼望。耶稣成了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我们也必要这样与主一同复活,如同使徒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的经历,与复活的主相遇,生命就发生奇妙改变。所以我们要与主一同复活,旧人死去成为新造的人,一言一行都要有新生样式,使我们不再是我,乃是恩主在我们里面活着。一个多小时的讲道中,台上台下共同被一灵所感,全场静谧无声,唯有神的话语如活水滋润,润物细无声。
随后弟兄姊妹纷纷登台表演了精心排练的扇子舞、手鼓舞、花伞舞,一招一式手足传情,共同把感谢赞美和荣耀献给复活的恩主耶稣,将感恩庆祝的气氛推向高潮。最后本人登台做祝福祷告。
活动结束后,我们又走访了年已八十二岁的郑凤英长老。她原来一直在教会守望,每日接待代祷服侍。前一时期因身体原因,摔了一跤,万幸没有脑出血,暂时被接到家里休养,目前她正在逐渐好转。照料她的女儿也是一个传道人,在母亲身上经历了神的恩典和保守看顾。去年我和《福音时报》的同工专程拍摄过郑长老,做成了一部专题片,对老人一生的服侍见证有过记录,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我们还参观了老人开始福传时屋里屋外坐满渴慕听道的简陋小屋,听他女儿讲述了以前的服侍经历。我们衷心祝福老人身心灵健康,常活在主里面,愿复活的主与她时时同在,身体虽然老迈,内心一天新似一天。愿神恩待保守这里的教会日益兴旺,成为光照四方的金灯台。
西宜教会历史简介:西宜村隶属于尧都区刘村镇管辖,由于历史悠久,在临汾基督教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自从1878年基督教由传教士德治安、李修善入临汾后,该村就有人信主。据资料记载,1901年,信徒捐款修建了西宜基督教堂,占地面积东西十丈八尺,南北十五丈九尺。当时,西宜教会成为汾河西岸基督教会的中心堂,辐射尧都区河西地区、远至西山各县,影响力极大,李笃信、任美贞、郑凤英等长老都曾在此长期牧养福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西宜教会恢复活动,当时有信徒800余人,遍及河西各村。2002年尧都区基督教两会成立后,划分教牧区,开展牧养管理工作,西宜教堂成为第五牧区的中心堂,当时有信徒500余人。该牧区分为十个自然村、十个活动点,分别为西宜、南段、北段、寄家庄、上涧北、西麻册、界峪、小榆、录井、姑射。现有长老2人,执事10人,义工传道员16人。教会设有圣乐队、圣诗班。近年来由于信徒外出务工等原因,常参加聚会的人员有150人左右。2013年,因原教堂年久失修,在院内重新修建了面积为371平方米的新教堂,教会各项工作日臻完善,教堂多次被区民族宗教局评为“五好场所”“先进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