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韭菜”是近年来流行的网络用语,特指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屡见不鲜,令人痛心的是,在教会群体中也偶有发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会采用以下两种手段:
卖惨
上个月主日崇拜时,有一位自称来自周边教会的弟兄到我们教会。在与负责人简短交流后,他请求在证道结束后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声称孩子身患重病,并出示了某医院的诊断报告和一份末尾带有模糊签名(他声称是某牧师的签字)的“情况属实”证明复印件。负责人对此深感为难,便召集同工商议是否允许他上台。一方面担心拒绝他会显得缺乏爱心;另一方面又不确定他说的究竟是真假,更担心此例一开,日后类似情况会层出不穷。经商议后决定,最终决定婉拒他的请求。不料这位“弟兄”顿时勃然大怒,愤然离去。起初同工们还心怀愧疚,但后来经多方打听才知道,此人是个专业的骗子,已辗转多家教会行骗,所陈述的遭遇纯属虚构。他通过卖惨来利用大家的爱心,诱使大家奉献,从而中饱私囊。这样的行为岂不是将神的殿当作了敛财的场所了吗?
卖货
在群体中,也存在一些同工通过弟兄姊妹来卖货。若是正当经营倒也无可厚非,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以欺骗的方式赚取利益,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原先有一位同工曾购买某市区同工在网上销售的钢琴教学课程。原来答应好是购买完永久有效,结果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到期了,也就无法继续使用了。当这位同工通过微信联系卖家时,对方却矢口否认当初的承诺,声称“本来就是两年有效期”,并暗示需要再次付费才能继续使用。同工感到很生气,后来调查发现,多名购买该课程的同工都遭遇了同样的欺骗。
还有一位同工利用自家加工的粉丝产品,借着与教会负责人的关系,将产品运到教会向弟兄姊妹推销。起初,产品的质量还不错,价格也适中,大家便勉强接受了。但后来不仅出现严重的缺斤短两现象,价格不断上涨,产品质量更是每况愈下。他们看到销售额急剧下滑,便开始四处寻找弟兄姊妹强行“推销”,让许多弟兄姊妹碍于情面不得不购买,这种行为已经引起广泛不满。
教会本就是敬拜神的圣所,弟兄姊妹也因基督的爱而成为属灵家人。我们本应彼此相爱、互相宽容,若是有人将身边的弟兄姊妹当作“韭菜”来割,这是用世俗的利益玷污了神圣的团契,实在是违背了信仰的本质。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义工。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