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当操练在爱心中怜恤他人的软弱

作者: 古斯丁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30 16:23:38
分享与播放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我从小在方言语气比较“冲”的农村长大。在那里,人们说话直来直去,即便是关心的话语,听起来也像在吵架似的。有人说这样直爽挺好,相处起来简单,没有什么心思藏着掖着;但也有人说,太过直接容易伤人,很难给人真正的理解和安慰。以前,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说话方式有什么问题,直到和妻子在谈恋爱时,她有次问我说:“为什么你说话总带着怼人的感觉?有时候明明是在关心我,可为什么总用反问的语气,让人听着特别不舒服。”

说实话,我从小到大都是这么说话的,也从未有人指出我的问题。但在恋爱期间,我常常因为一句话就让妻子伤心落泪,而我却愣在原地感到莫名其妙。她在一所学校任职老师,记得有一次,她在课堂上被学生当众顶撞,觉得特别难堪。于是一下课,她就跑回宿舍中趴在床上哭着给我打电话诉苦。我本想安慰她,却说:“你都是成年人了,何必与不懂事的学生计较呢?不要哭了,这有什么好伤心的啊?”我本以为这样的话可以让她平静下来,没想到她哭得更厉害了。后来她对我说:“每次我想找你倾诉,最后都被你一句话堵得难受。所以现在我都不想向你吐露心声了,因为我知道你不能理解和安慰我。” 

在和妻子恋爱的两年里,我们都是这样相处过来的。这让我一度陷入自我怀疑:难道我的表达方式真的如此伤人,完全给不了对方安慰吗?直到今年春节回家,在与母亲的相处中,我才真切体会到当最亲近的人无法给予理解时,内心是多么的难过。

记得那天准备晚饭时,我跟母亲说:“这四年我们在外地生活很不容易,背井离乡的日子里,不停跑医院看医生,几乎耗尽了我们所有的精力。但感谢神,上周我们终于发现怀孕了。因为实在来之不易,我们难免紧张,现在每周都要去医院检查两次。”

我本以为母亲会理解我们的挣扎和艰难,并说一些安慰和鼓励我们的话,但没想到母亲却对我说:“你还是基督徒吗?连这点信心都没有。你在台上教导会众要对神有信心,自己却三天两头往医院跑。这让别人怎么看你?”

本以为母亲可以给心疲力尽的我们带来一些安慰和鼓励,但没想到,不但没能理解我们的处境,反而将去医院检查视为没有信心的表现。那段时间,每当母亲来电询问近况,只要听到我说“在医院”,电话那头立刻就会传来责备:“你们为什么如此没有信心?”

终于有一次,我实在忍受不住了,在电话里和母亲争执起来,我对她说:“你为什么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指责别人呢?若是把同样的环境放在你身上,你会作何感想?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的选择,你知不知道你每一次的说教和指责,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帮助和安慰,反而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重担和痛苦。你能否对我们存有一些怜悯和体恤的心呢?能否少说一些指责,多说一些安慰和鼓励的话呢?因为一句安慰的话,胜过十句指责的话!”

那次和母亲争吵之后,我的心情特别复杂,既为母亲的言语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感到难过,又为自己对母亲说出激烈的言语而后悔。那时,我终于体会到:人处在艰难和困境中时,别人对他的理解和安慰是多么重要。我们之所以伤心,并不是因为不明白道理,而是因为感到软弱无力。当我们软弱时,最渴望的是一双搀扶的手,而非一根指责的手指。

我渐渐明白,只有指责而没有安慰,这不是基督徒应有的生命特质。因为上帝对待世上每日陷在罪恶与挣扎中的人们时,祂并没有站在天上的宝座上叉着腰,指着世人说:“你们这些罪人,都给我听话点,不然我可要生气了!”相反,祂总是能怜悯和体恤困苦中的人。

上帝虽然对罪人感到愤怒,但祂却一次又一次地向罪人施恩,赐下祂的话语,预备救恩,并将自己的独生子耶稣基督差遣到世间。耶稣成为与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亲身经历我们所有的软弱与试探。正如《希伯来书》所言:“赐下祂的话语,预备救恩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来4:15)

上帝对待困苦的罪人,并非伸出指头来指责,而是选择降卑自己,与这些困苦人同住,进入并经历他们的软弱和挣扎,甚至以舍命的方式,为我们背负犯罪的代价,将得胜的安慰赐给我们。正因着祂所流的宝血,我们得以“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参来4:16)。这是耶稣基督为我们做成的救赎工作,其中彰显了祂无限的慈爱和怜悯。祂对软弱之人的体恤与安慰,成为我们在患难中的力量,在伤痛中的喜乐。正如祂向所有劳苦担重担者发出的温柔邀请:“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28-29)

我原本是一个说话强硬直接,常常无意间伤害他人的人。但通过耶稣基督的救恩和榜样,我渐渐明白对困苦中的人来说,指责并不能给对方带来生命的改变和内心的安慰,也不能将其从痛苦的经历中释放出来。唯有怀着基督的爱,带着温柔的体恤与怜悯,才能抚慰伤痛的心灵。我们若有讲道的恩赐,或医病赶鬼的恩赐,但若没有爱,就算不得什么,因为最大的恩赐就是爱!

这次经历也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当我语气冰冷强硬,不顾别人的感受说话时,即使我说的话句句在理,但若不是出于爱,所说的也不过是徒增他人的重担,往往带来的只是眼泪和伤害。为此,我跪在主前,为心中的刚硬和对他人的冷漠深深悔改。我祈求主赐下安慰的恩典,使我能够安慰那些在软弱中挣扎的人。

正如《柔和谦卑》的作者戴恩•奥特伦所说:“每一位劳苦重担的人来到耶稣面前时,耶稣最自然的反应,绝不是指责,而是向他张开怀抱。因为耶稣的本心就是爱。违背自己,他无法对他所爱的人停止怜悯和体恤的心。”这就是我们能得着被爱的确据。纵使被世人误解指责,我们仍能随时来到这位体恤我们的救主面前,向祂伸出双手,听见祂对我们的应许:“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来13:5)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山西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