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网上热炒的杜甫“福音诗”?

作者: 多明我之锤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04 13:02:57
分享与播放
疑问

最近,武汉大学因为杨某某的事被推上了热搜,其一些教授的奇葩论文也被扒出,成为网络的笑柄。其中有一篇张教授的文章《从咏鹅诗看基督精神对杜甫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些非信徒问我如何看此事,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张教授根据杜甫的《舟前小鹅儿》中的“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内容,推断其受到基督信仰的影响,对动物表达了同情。然而通观此作,很难看出与福音存在联系。更何况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只要是正常人,产生怜悯之心都是情理之中的。将普遍启示的东西附会为特殊启示,显然是十分荒谬的。

从时代背景看,基督信仰在唐代就已经传入了我国,《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就记载了这段历史。唐代时期的成都的确有景教僧活动的见证,只是这不能证明杜甫与景教传教士保持密切的关系,并且受到其福音的影响。可见这篇文章是在缺乏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做出的推断。再加上其观点惊世骇俗,引发争议也就不难理解了。

即使是史料证据充分的情况,也无法证明某些人就是基督徒。最为典型的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他与南怀仁、白晋、张诚、巴多明等耶稣会士有着深入交往,接受福音的影响是肯定的。而且康熙的《十字歌》更是表达了对耶稣基督的崇敬之情。可即便如此,仍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证明康熙是基督徒,而且许多历史证据都能证明康熙对福音只是仰慕而非信仰。康熙如此充分证据都无法证明是信徒,更何况是杜甫这种毫无依据的说法呢?

笔者不清楚这位张教授是不是基督徒,但从教会角度看,这种文章的出现,确实不是一件好事。事实上,在教会中一直存在某些信徒牵强附会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证明某某历史人物是基督徒的情况。比如刚才所说的康熙皇帝就被经常炒作,并有个别信徒深信不疑。

而先秦古籍的牵强附会也时常引起教内外的争议,比如有些主内学者看到孔孟老庄的某些思想与基督信仰存在契合,就武断地认为他们接受了上主启示。但实际上,普遍启示是人类共有的,这是上主给我们的恩典。我们只要凭着所造之物就能推测出造物主的存在,而人类残存的美善,也让我们即使没有听到福音也可能行律法上的事。

因此,历史文化中有些东西符合福音是正常的,我们不要去牵强附会。只是这类缺乏依据的东西,会让非信徒产生误解,认为我们为了宣教可以不择手段,甚至编造各种假见证,最终成了福音的拦阻。这提醒我们在基督信仰与传统文化问题上务必谨慎,不可随意附会。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