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徒家探访出来,沿围墙走时看见一棵丝瓜。青藤攀着砖壁往上绕,垂在墙外的瓜身看着还算周正,可凑近了才发现,贴着墙面的那一侧早被磨得凹进去一大块,像被硬生生压出个坑,成了歪歪扭扭的模样。我跟身旁同工叹道:“若没有这道墙挡着,它本不必长成这般畸形。有些环境从来不是‘造就’,而是磋磨人的利刃,稍不警醒,就容易被塑造得走了样。”
这让我想起艺术家刘耀华的作品《祝你平安》,那组实验比任何说教都更戳心。他包下一棵苹果树,等175颗青苹果刚挂枝,就往每个果子里扎进一根3.8厘米的钢针。原以为时间会让针的痕迹淡去,让果子如常生长,结果却截然相反。七个月后,只活下来75颗苹果,他给这些幸存苹果取名《不安》。它们比正常苹果小一半,表皮上的针孔凝结成黑色伤疤,像一个个暗沉的伤口,造型更是扭曲畸形,每一处褶皱都在诉说那道不该有的伤害。这场以“平安”为名的展览,满是被伤害后的破碎,看得人心里发沉。
我神学毕业后,在基层教会服侍了十五年,经历了一些人为的环境,我也见过其他的同学,带着对侍奉的热忱走进牧场,却一头撞上“磨刀霍霍”的处境。如今,我尽管还在教会服侍,可心中不定期希望自己能远离这个群体。因为我的经历告诉我这个群体中有很多充满“恶意”的人,而且这些人通常是能影响信徒的“前辈”。这些人在,教会就不是一个让人放松,有安全感的地方,反而让人步步惊心,宛如“宫斗剧的场景”,心里也总有这样一种很快“活不到下一集”的感觉。有人说“侍奉哪能没环境”“心志不够坚定经不起磨炼”,谁说没被磨炼呢?若不靠信心和恩典,一天都熬不下去,每天都想放弃。可“环境”该是神的预备,不该是教会同工亲自给同路人的恶意和制造的刁难。就像那道把丝瓜磨变形的墙、那根把苹果扎出疤的针,有些“环境”不会让人更属灵,只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即便熬过来了,稍不留神也可能被磨得麻木、冷漠,丢了最初的纯粹。今天许多家长自己拼命努力挣钱就是怕儿女吃苦,为了让儿女少吃苦,能身心健康的成长,可教会却总是怕年轻神学生、同工没有苦吃,于是给他们人为制造痛苦,美其名曰“熬炼”。
我们总爱给环境找“漂亮”的理由,粉饰自己的“恶意”,尤其在教会里,常把“经历困境”和“得着恩典”绑在一起,仿佛环境越苦就越属灵。可恩典从不是苦难本身带来的,不是我们遇到什么苦难,神才给我们量身定制什么恩典,而是没有苦难前已经有了恩典。没有苦难,人生同样有恩典,而且是先有这恩典,才让我们有了在困境中不被压垮的力量,才有了走过黑暗后仍有清明的内心,仍有能爱人的温柔。刻意美化苦难,甚至用“造就”的名义苛待新人,是美化自己的罪,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看过《美丽人生》的人便知,即使在最黑暗的环境里,一份刻意守护的温情,也能让生命不被扭曲。电影里的孩子,因为父亲的保护,幼小心灵没有被集中营的残酷,导致一生无法磨灭的伤害,我想哪天他晓得集中营的真面目,也只会记得父亲用心良苦的爱,这份爱足以让他对抗任何苦难;反观教会中那些被“前辈恶意”磋磨的新同工,却像没被保护的苹果,被钢针扎出难以愈合的疤。其实道理相通:在经济富裕中长大的孩子不易贪心,在友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情绪稳定,而在被接纳、被包容的牧养环境里,年轻同工才能守住最初的热忱,不长成“畸形”的模样。《美丽人生》的父亲用爱守住了孩子健康的幼小心灵,我们也该用同理之心,守住年轻同工的初心。
真心希望刚踏入牧场的学弟学妹,都拥有相对善意、温情的服侍环境,耐心等待他们成长,变得老练,最终成为身心灵都健康的教会牧者。呼吁大家,别让自己成为那道挡路的墙、那根伤人的针,尽管他们能活下来,但也可能被迫长成畸形的模样。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