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为自己带来好处,方式就不重要吗?——从信仰看处世之道的底线

作者: 苏苏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07 09:54:25
分享与播放

有位姊妹遇到这样的困惑:她在单位上班,两位今年刚来的实习生同时与多名男性保持暧昧关系,主要目的是让这些男性白白给自己送礼物。该姊妹实在看不下去,领导恰好问起这两位实习生如何,她便如实回应,觉得她们人品不行。令她惊讶的是,领导听后不仅毫无怒意,反而训斥她,说她们是凭“本事”给自己谋好处,只有这样在社会上才“吃得开”,这是好事。姊妹不知所措,问我:“这真的对吗?”

作为基督徒,我们接受主耶稣的教导,思想、意念与价值观自然受其影响,这与世俗观念必然有所冲突。面对这种冲击,我们当如何自处?由这位姊妹的疑问,我们要思考:基督徒在生活中到底该持守怎样的行事方式呢?

一、不触犯法律

不违法是最基本的原则。好基督徒必是好公民,绝不干违法乱纪之事。有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甚至从事电信诈骗这类犯罪行为。

8月1日,某县一男子被电信诈骗骗走12万元。试问,这些诈骗分子真的没有文化吗?恰恰相反,他们能力出众,用此法确实赚钱,却已触犯了国家法律,绝不可行。

作为基督徒,要更加明确法律的红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信仰”或“利益”为借口跨越法律的边界。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对他人权益的保护,尊重法律就是尊重上帝所创造的社会秩序,更是对他人的爱与责任。即便某些行为在短期内看似能带来好处,但只要触碰了法律,必然伤人害己,也违背了基督徒应有的正直与公义。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坚决不能做,让守法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见证信仰。

二、不违背伦理道德

除了不能违背法律以外,也不应违背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规范行为、判别善恶的准则,它指导人如何对待自己、他人与社会。在当今社会中,有些女性为了金钱甘愿委身他人。一位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女士,三十多年前因贫穷赴京打工,找不到好工作,无文化、无资金、无人脉,最终给一位老板做情妇。双方约定:女方陪老板几年,老板付她一笔钱。为钱,她甘心如此。期满拿钱,心满意足回老家了,后来用这笔钱做生意,竟也风生水起。有人感叹:“我们老老实实几十年,不如她几年脱衣服赚得多。”可这样的行为值得提倡吗?这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吗?

很多时候,能赚钱的事并不等于是合乎伦理道德的。即便这些行为看似与他人无关,此类行为仍令人不齿。金钱固然能改善生活,但人生价值绝不能仅用财富衡量。当人把尊严和底线当筹码,即使物质丰足,内心也终将因失去精神的根基而变得空虚。

这种行为不仅会扭曲个人的价值观,也会动摇人们对道德准则的坚守。真正值得推崇的生活态度,是凭借诚实的劳动、高尚的品格去创造价值,在尊重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人生意义,这样的人生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宁与真正的认可。

三、不违背信仰原则

作为跟随主耶稣的人,理当时刻遵守主耶稣的教导和原则,这是神儿女的底线。最近听闻某教会同工间纷争,甚至告到主任牧师,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连教会的正常崇拜都受到了影响。当然,外人难断是非,但我相信必有一方未按主的原则行,如果双方都遵守主的原则,又怎会闹得如此不可开交,甚至使正常崇拜都受到影响了呢?

如果我们少为自己谋利,就不会让主的名受损。若真违背主原则,即便一时得利,又于心何安?

眼睛别只盯着眼前蝇头小利,要将财宝积攒在主那里。主所应许的赏赐远胜世上物质,那是存到永远的荣耀与福乐。当我们将心思意念专注于永恒的价值,便不会被短暂利益诱惑。若只看重眼前的得失,为了些许利益争论不休,不仅会伤害弟兄姐妹的情谊,更会让外界误解信仰,这实在得不偿失。我们应当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是否在追求属世的东西时偏离了主的道路?是否在与人相处时忘记了主的诫命?时刻提醒自己,唯有遵行主的旨意,才能得着那永不衰残的基业。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