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华国际友人李爱锐入选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作者: 编辑:何夕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9-01 17:20:15
分享与播放
李爱锐

8月29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公布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退役军人事务部同时公布第四批43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英国短跑名将、援华国际友人李爱锐名列其中。

自2014年起,我国已先后公布三批共26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以及1085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马飞雄在记者会上表示,第四批名录中的每一位英雄事迹都感人至深、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35岁,涵盖爱国将领、战斗英雄、少年勇士、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等多个群体。例如,八路军营长刘鸣琴作战勇猛,屡获嘉奖;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原型之一王禾年仅13岁英勇就义;爱国侨领蚁光炎因积极支援抗战在泰国遭暗杀;还有苏联飞行员奥列霍夫、罗马尼亚护士柯芝兰等国际友人远渡重洋献出生命。

马飞雄强调,“这些抗日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应被永远铭记。”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在此重新回顾李爱锐在中国的传教故事。

李爱锐(Eric Henry Liddell)1902年生于天津,父母为苏格兰宣教士。他童年在天津度过,后赴英求学,凭借出色的体育天赋成为 “苏格兰飞人”,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因坚守周日敬拜上帝的信仰,放弃 100 米赛事,转而夺得 400 米金牌并刷新世界纪录。

然而,奥运荣耀加身后,23 岁的李爱锐毅然放弃职业运动员的光明前程,于 1925 年回到出生地天津,开启近 20 年的宣教与教学生涯。他入职新学书院(今天津第 17 中学),经严格考核、山村实习及中文学习后,教授数学、化学、圣经与体育,还组建足球队、田径队和查经班,鼓励学生体学并进,将优秀学生推荐至英国深造,因其独特教学与爱心,成为校内最受欢迎的老师。

李爱锐还助力天津体育发展,参照伦敦斯坦福桥运动场,参与设计改造民园体育场,使其成为当时亚洲顶尖综合性体育场,并培养出吴必显等中国运动员。1929 年父母返英,他留华继续宣教,1932 年被按立为牧师,即便记者提及奥运荣光,他仍坚定表示 “在中国的工作价值远超一切,这是永不朽坏的冠冕”。

1934年,李爱锐与加拿大宣教士之女弗洛伦丝结婚,定居天津。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救治伤兵、接济难民,曾冒险护送伤员,遭日军虐待仍坚守。1941 年战局危急,他将怀孕的妻子与两个女儿送往加拿大避难,自己留在河北南部宣教救难。

1943年3月,李爱锐被日军遣送至山东潍县集中营。在恶劣环境中,他如明灯般温暖众人:照顾与父母分离的孩子,自编教材授课,被亲切称为 “埃里克叔叔”;任营区康乐委员会主席,安排活动鼓舞士气,照顾老人与病人,还为日军祷告。当获首批释放机会时,他选择让给他人。

长期囚禁与营养不良损害了李爱锐的健康。1945 年 1 月,他感染疾病,因医疗匮乏病情恶化,确诊脑瘤。2 月 21 日,他在轻声说出 “完全降服” 后离世,年仅 43 岁。难友为他举行安息礼拜,用黑鞋油在十字架上写下他的名字。

李爱锐43载人生中,近半时光奉献给中国。他放弃荣耀,扎根中国宣教,用生命诠释 “God First” 的信仰,展现出超越体力的精神力量。战后,《泰晤士报》评价 “苏格兰失去一个伟大的儿子,他在一生中每一时刻,都使大家以他为荣”,而受他感动的护士安妮,战后亦重返中国宣教,让他的精神持续影响着这片土地。

1981年,电影《烈火战车》再现李爱锐1924年奥运夺金事迹,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大奖,却仅以字幕简略提及他后半生宣教并逝于中国。中国人民却没有忘记李爱锐,誉他为“奥运冠军李爱锐:生在天津怀着中国心的苏格兰人”、“体育白求恩”,以表达对这位宣教士的崇高的敬意。二战后,李爱锐被安葬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华北烈士陵园内,那里还长眠着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友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对李爱锐的纪念活动也从未停止过。

1988年,一批中外友好人士聚集山东潍坊,为在那里建立的埃里克·利迪尔墓地纪念碑举行揭幕仪式。碑文是:“他们应可振翅高飞,为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劳。”(以赛亚书40章31节)2005 年潍坊市政府为纪念碑献花环。1990 年 “李爱锐基金会” 成立,2008 年北京奥运会时,他被《苏格兰人报》评为苏格兰史上最受欢迎运动员。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