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让人消耗,独处让人得力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9-10 09:27:02
分享与播放
配图

很多人一听到“独处”两个字,心里立刻联想到“孤单”。仿佛画面就是: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四面墙壁沉默不语,没人说话,没人陪伴,心里空落落的,甚至有些压抑和难受。特别是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太习惯随时有人互动,手机里永远有消息、朋友圈里总有人分享动态。独处,被许多人当作“没有人要理我”的代名词。可是,独处真的等于孤单吗?并非如此。

事实上,很多时候独处恰恰是我们与神最亲近的时刻,是我们心灵被更新、得到力量的源泉。孤单是一种没有依靠、心灵被遗弃的感觉;而独处则是一种选择,是你主动关掉外界的喧嚣,留一段安静的时间与自己、与神相处。

孤单独处的区别

孤单是一种缺乏关系的痛苦。它不是简单的“一个人”,而是“没有人懂你”。在人群里、在热闹中,你也可能感到孤单。举杯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笑声在耳边喧嚣,可心里却像被一层玻璃隔开,看得见,听得到,却无法真正进入其中。孤单的本质,是与他人失联,也是与自己失联。

独处却不同。它未必带来痛苦,反而常常是一种滋养。独处像是为心灵开辟的一块清净之地,让思绪有机会舒展。一个人安静读书时,你能专注地进入文字的世界;一个人祷告时,你能在无声里感受到神的同在;一个人散步时,你能听见内心的声音,与自己对话。这样的独处,不是隔绝,而是连接:连接更真实的自我,也连接比我们更大的存在。

独处不是“没人理你”,而是你主动为自己留白,给心灵留出呼吸的空间。现代生活的节奏太快,消息、提醒、任务接连不断,几乎不给人安静的余地。许多人害怕独处,因为一旦手机放下、声音消失,心里便空落落。但其实,那片空白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唯有在空白里,心灵才可能重新得力。

正如《诗篇》46篇10节所说:“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力量不在忙碌里,而在停下来时。在独处中,我们才有机会意识到:世界的运转不靠我一人,神才是历史与生命的主宰。安静,是一种信心的表现。孤单让人消耗,而独处让人得力。若我们学会独处,就不必害怕孤单,因为你会发现,即使周围无人,你也并不孤立无援。

圣经中的独处

圣经里有许多重要的场景,都发生在人独处的时候。雅各在雅博渡口整夜与神的使者摔跤,生命从此改变,连名字也被更新,从“雅各”变为“以色列”。摩西在旷野独自看见燃烧的荆棘,接受呼召,从牧羊人成为带领以色列人的领袖。约书亚独自遇见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得着信心去攻打耶利哥;以赛亚在圣殿中独自看见神的荣耀,听见呼召,回应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马利亚在家独处时,听见天使报信,领受了弥赛亚降生的应许;而使徒约翰被放逐在拔摩海岛上,孤身一人,却在那里看见了《启示录》的伟大异象。

这些独处的经历告诉我们:神常常在独处时向人启示祂的心意。独处不是被遗弃,而是神对我们特别的邀请。因为只有当人从人群中退下,心灵安静下来,不再被外界的喧嚣和声音淹没,才更容易听见那微小的声音,察觉那细腻的感动。

事实上,圣经里的许多属灵转折点都不是在广场、宫殿或军营里发生,而是在旷野、房间、孤岛、圣殿这样的独处之地。孤独之境,反而成为属灵之门。

独处中的力量

我记得一位姊妹的见证。她在职场上做主管,每天忙得团团转,常常觉得透不过气。可是她养成一个习惯:每天午饭后,她会去附近的小公园,哪怕只有十五分钟,坐在长椅上祷告,读几节圣经。她说,那段时间好像把心洗了一遍。即使再多的压力,都能重新回去面对。

这让我想起一个很实在的比喻:手机需要充电,我们也一样。若总是忙于人际、忙于工作,不给自己留一点独处的空间,就好比手机一直在运行,却从来不插电,迟早电量见底。独处就是我们属灵的“充电时间”。

有段时间,我因为生病住院,病房里没有亲友陪伴,刚开始我觉得异常孤单。可有一天夜里,我安静下来,在床上默默祷告,心里突然涌上一股平安,好像耶稣就在病床边。那一夜,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那段独处的日子,并没有让我变得更孤单,反而让我经历到主同在的真实。后来康复出院,我常常跟人说,别害怕独处,独处时你会更清楚地听见神的声音。

我想到宣教士杨宓贵灵(Isobel Kuhn)在中国云南的经历。她和丈夫一同在山地少数民族中宣教。丈夫常常要外出探访或远行,她便留在山上的住处,独自面对漫长的日子。那里的条件简陋,夜晚静得只能听见山风和虫鸣。可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她学会了用独处来亲近神。没有圣诗班,也没有大教堂,只有一间小小的屋子,她会在那里读经、祷告,把一切忧虑告诉主。正是在那些独处的时光里,她的心被重新坚固,也为随后的服事积累了属灵的力量。

后来她在书里提到,正是那些独处的清晨和夜晚,让她真实体会到主的同在,帮助她跨过文化隔阂、语言障碍和生活艰难,继续在云南的群山间服事少数民族。

今天很多人害怕独处。坐地铁要戴耳机,吃饭要刷手机,走路要打游戏,连睡前也要滑短视频。仿佛一旦安静下来,就会有种不安。可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学习独处。独处不是冷清,乃是让干瘪的灵魂有机会呼吸。我们不必把所有时间都交给信息、交给人际,而是要留下一点空间给神,也给自己。

如何在独处中经历神

1.设定固定的时间

属灵生命需要节奏。哪怕每天只有十分钟,也可以是一个开始。把手机放到一边,暂时关掉提醒和信息,让心安静下来。就像旧约的祭坛一样,固定的时间是我们向神献上的“常献的祭”。一旦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这段独处使我们得以重新得力。

2.读经祷告

可以选择一段短短的经文,反复默想,把其中一句话当作当天的提醒。祷告也不需要华丽的词句,有时候一句简单的“主啊,我需要你”,就足够了。祷告,是人与神最亲密的对话。

3.写下心里的感受

当我们把担忧、感谢、挣扎写下来,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祷告。文字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见自己内心的状态。等过了一段时间回头再读,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回应了许多祷告。独处时的记录,是与神同行的印记。

4.期待神对你说话

独处是双向的交流。很多人习惯在祷告里不断倾诉,却忘了停下来聆听。独处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当我们安静时,神的声音往往在心灵深处显现。可能是一种出人意外的平安,可能是一句浮现在脑海的经文,可能是一个新的提醒和感动。学会安静,学会等待,你会发现,神在用不同的方式回应你。

耶稣在世时,也常常退到旷野去祷告。祂不是孤单,而是渴望与天父相交。祂在客西马尼园里独自祷告,门徒都睡着了,祂与父神却有着最深的连结。同样,今天我们也可以这样。你不是一个人,你是在与全能的主在一起。

孤单是缺乏陪伴,独处却可能是最深的陪伴,是邀请生命的主陪伴我们,与我们同在。也许你正在经历一个“独处”的阶段——工作上的无助、家庭里的压力、甚至病痛中的孤立。不要害怕,也不要误解这段时间。很可能,正是在这独处的时刻,神要对你说话,要给你新的力量和方向。

独处时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可以对主说:“主啊,我需要你。”而祂一定会回应:“我在这里。”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