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间如鹰展翅上腾的教会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9-15 17:04:41
分享与播放

圣经里有一幅很有力量的画面:“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搧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申32:11)这让我常常停下来想:神居然用一只母鹰的动作,来比喻祂对百姓的带领。

母鹰不让小鹰一直窝在舒适的地方,而是要逼它们飞起来。刚开始,小鹰吓得不知所措,在空中乱扑腾,眼看就要摔下去。但母鹰总会及时俯冲,用翅膀接住,再一次把它带到高处,继续训练。几次下来,小鹰终于明白,自己生来就是要飞翔的。

我老家在山区。每年夏秋之交,总会看到山谷上空有一群鹰在训练小鹰。母鹰飞得很高,时而俯冲,时而横掠,把小鹰逼得不得不跟着扑扇翅膀。小鹰一开始跌跌撞撞,看上去笨拙得很,好像随时要掉下去。但母鹰总能在关键时刻接住,再重新带上去。

我记得小时候和父亲站在山坡上,看着天空里的那一幕,心里特别震撼。父亲说:“鹰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不飞,就等死。”那时我只是觉得稀奇,如今回头看,这正好就是神在训练祂的教会。

教会也需要被“搅动”

很多时候,我们把教会当成一个温暖的窝:主日一起敬拜,彼此认识,有关心、有安慰。但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窝里安逸”,教会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鹰若一辈子不飞,那它和鸡没有区别。教会若只是维持聚会、唱诗、听讲道,而没有飞起来,去活出神国的样式,那么它也就偏离了呼召。可是,教会不像鹰,没有“天生就会飞”的本能。我们需要被教导,需要有人带领,需要反复尝试、跌倒、纠正。两千年的教会历史告诉我们:教会充满了错误和软弱,但神一直在搅动,不让我们停留在原地。

母鹰的动作有两个:推开,也接住。推开是挑战,接住是保护;缺了任何一个,小鹰都飞不起来。牧养也是如此。教会的牧者和领袖,不仅要安慰,也要责备;不仅要医治,也要训练。保罗写信给各教会,有时语气很严厉:“无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已经活画在你们眼前,谁又迷惑了你们呢?”(加3:1)但有时又充满温柔:“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神。”(腓1:3)

一位牧者想起自己刚牧会的日子。那时会众不多,周间就在弟兄姐妹的家里查经。许多矛盾和困惑摆在眼前,他常常焦虑,觉得教会随时会分崩离析。一次他把担忧告诉属灵导师,导师淡淡说:“你太紧张了,你需要放松,信靠神。”他忍不住顶嘴:“你不知道教会有多脆弱,一点火星就可能炸掉!”后来牧者回头看,他和导师说的其实都对。教会真的脆弱,需要警觉和守护;但教会也真的属于神,不是靠我们的焦虑维持的。牧养就是这样,既要像母鹰那样搅动,也要在关键时刻托住。

会飞翔时的挑战 

鹰在天空中飞翔,会遇到风暴、掠食者、突如其来的气流。但鹰不会因此退缩,它会迎着风,甚至借着风暴飞得更高。鹰的翅膀正是在逆风中变得强壮,它的视线在风雨中更加敏锐。每一次挑战,都是它飞得更稳、更高的机会。

教会也当这样。我们在飞翔的路上,也同样会遇到各种风暴。外在的压力可能来自社会的不理解,甚至是迫害;教会内部可能出现分裂、争吵、冷淡、骄傲或不信任。有时我们面临的不是明显的风暴,而是潜伏的暗流:一位弟兄的怀疑,一位姐妹的抱怨,一个事工方向的争论……这些都像气流一样,让会众摇晃不定。

面对这些挑战,教会不能选择闭眼或逃避。有时我们宁愿用表面的和平掩盖问题,或者用妥协换取安逸,但这只会让问题越滚越大。真正的飞翔,需要勇气,需要正视现实,更需要回到神的真理中去。

飞翔的过程中,教会需要不断学习如何在冲突中保持爱心,在压力中保持忠心。就像鹰在风暴中调整翅膀的角度,教会也需要通过祷告、教导、辅导和属灵牧养来调整自己的方向。有时,牧者要像母鹰一样俯身托住摇摆不定的会众,让他们在跌倒时得到保护;有时,又要适当“推开”,迫使教会勇敢面对挑战,在困境中成长。正如鹰的翅膀在风暴中变得强健,教会在风雨中的成长,才真正能承载神的使命。没有风暴,就没有真正的飞翔。

活出天国的样子

说起鹰,我想到齐宏伟老师的《鹰训传奇》。书里讲述了老鹰训练小鹰的故事:从第一次被推下巢穴,到学会扑腾翅膀,再到最终独立飞翔,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书中提到鹰家族的族训:“飞得高,看得远;历艰难,入完全。”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鹰天生会飞,但它们必须经历风雨与考验,才能真正展翅高飞。作者借着鹰的故事,阐释了神对人类的救赎和训练:神呼召教会,不是为了安逸,不是为了自我满足,而是为了在地上彰显天国的样式。每一次跌倒、每一次冲突、每一次风暴,都是训练的一部分,都是为了让教会的翅膀更加有力,视野更加开阔。

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圣经,《以赛亚书》中这段话便显得格外生动:“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31)要理解这句话的背景,需要回到以赛亚时代。以赛亚书40章写于犹大国陷入危机的时期:百姓被外敌威胁,国家动荡不安,民心失望沮丧。以赛亚在这里是在鼓励整个民族,即便处境艰难,神仍在掌权,祂必赐力量,使人得以超越困境,如鹰般展翅高飞。

保罗在新约中也呼应了类似的教导,他不断提醒信徒:你们不只是犹太人、希腊人或罗马公民,而是天国的子民,是基督的身体。教会的存在,不是为了自我安逸,也不是为了满足人的舒适与安全感,而是为了彰显神的荣耀,为世界作盐作光。正如以赛亚描绘的鹰展翅上腾,教会若只停留在窝里,就失去了飞翔的意义;只有迎风起飞,面对挑战,才能真正活出神的呼召。

因此,活出天国的样子,既是信仰的呼召,也是训练的过程。每一次挑战,都不是偶然,而是神为我们预备的“翅膀训练”。正如以赛亚所言,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在神的训练下,我们终将如鹰展翅,飞向祂所赐的高远之地。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