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诗歌里的信仰,文字中的见证 —— 记孙志蓬弟兄的服侍与思考(下)

作者: 九歆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0-08 11:20:19
分享与播放

在中国教会的发展历程中,圣乐不仅是敬拜的重要部分,也是教会见证与文化表达的独特方式。孙志蓬弟兄多年来致力于圣乐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写作,编写了《赞美诗(新编)词句浅释》《赞美诗(新编)简介》及《赞美诗(新编)补充本史话资料》,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并著书分享信仰心得与读经体会。本文将走近他在圣乐与文字服侍上的历程与思考。(前文请查看【专访】诗歌里的信仰,文字中的见证 —— 记孙志蓬弟兄的服侍与思考(上)

福音时报:您能谈谈目前中国教会赞美诗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吗?

孙弟兄:中国教会目前的赞美诗一般分为四类:传统赞美诗,通俗赞美诗,现代赞美诗和大型赞美诗。传统赞美诗是西方音乐形式的赞美诗。通俗赞美诗不是流行音乐,是民间、民族的音乐,适合农村教会。现代赞美诗是有现代音乐风格的赞美诗,不是用摇滚音乐,因为摇滚音乐是表达颓废的“人生态度”的嬉皮文化,其歌唱方法和形式也不适合基督教的虔德生命。大型赞美诗是适合诗班演唱的、有一定难度的合唱歌曲。

在“现代赞美”音乐风格中,有一类值得注意,是近些年教会兴起的较为活跃的“敬拜赞美”形式,这是起源于“灵恩运动”。他们在总结自己的活动范畴时说:“灵恩运动”提倡了一个崭新的敬拜模式,革新了赞美诗,用活泼、喜乐的音乐,对教会敬拜做出重要贡献,借跳舞来赞美神。“灵恩运动”从说方言、跳灵舞和神圣医治、权威布道,进展到倡导参加聚会的会众全人投入、灵里释放、手舞足蹈地敬拜赞美神。他们因获得了“特殊的启示”,如方言、异梦、异象,在整场聚会中,减少讲道时间,用很多时间唱歌、跳舞,并用震耳欲聋的音响,使人陶醉其中。极端灵恩运动,是过激的、不正确的神学思想,我们坚决反对。因为他们歪曲圣经真道,宣扬成功神学,引起教会分裂。“敬拜赞美”的崇拜形式是“灵恩运动”发明的,我们不能全盘模仿,要去其糟粕,留下音乐的活力。

什么是“现代音乐”?“现代音乐”是指在旋律、节奏、和声、音响等方面都是非传统的新的观念,而使用新的音乐手法和语言。基督教圣诗可以使用一些现代音乐的手法,但要注意,我们不是去追求时髦,我们敬拜赞美的目的,是为着更好地赞美神。通俗民歌形式的圣诗,农村教会欢迎,但这种形式的圣诗不能替代传统的赞美诗,在正式的聚会场合中,还是要用传统的赞美诗。有些教会的圣乐侍奉,取消了诗班唱传统的赞美诗,用“敬拜赞美”的音乐替代,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敬拜赞美”不能替代传统的赞美诗。

福音时报:您怎么理解圣乐在敬拜、牧养、传福音中的独特价值?

孙弟兄:圣乐是崇拜和各种聚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整个崇拜中,从起始到结束,没有唱赞美诗的歌声,没有伴唱的琴声,其效果将大打折扣。每一首赞美诗都是一篇很好的讲章。赞美上主是美好之事,必然带来美好的果效。不同内容的赞美诗具有不同的功能,主要归纳为以下五点:

1,崇拜称颂  

多是主日崇拜的第一首赞美诗。例如:

“圣哉,圣哉,圣哉!全权的神明!……”(《新编》第1首)

“今当齐来谢主,以心,以手,以声音,……”(第10首)

“快乐,快乐,我们崇拜,荣耀上主爱之神;……”(第18首)

奥古斯丁说:“圣诗是向上帝唱出的赞美。”马丁·路德说过:“我们能向上帝奉献的最受欢迎的崇拜仪式,并且他也希望我们那样做的唯一崇拜仪式,就是我们赞美他。”

信徒们所唱的赞美诗,既庄严、肃穆、纯洁、神圣,又优美、亲切、温柔,能激发人对上主的敬畏。圣经告诉我们,“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上帝”(来13:15)。通过唱诗把众信徒的心声唱出来,直达天庭,飞向宝座,让上主悦纳,缩短信徒与上帝之间的心灵距离,达到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称颂上主的目的。

2,亲近上帝  

读经、祷告、唱诗,在基督教的灵性生命中,犹如空气、水分、阳光对我们身体健康那样地重要。大卫说出了所有信徒的心声:“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我心里倚靠他,就得帮助;所以我心中快乐,我必用诗歌颂赞他”(诗28:7)。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一句名言说得好:“最美的事,莫过于亲近上帝”。例如:

“我心依傍主十架,在彼有生命泉,……”(第216首)

“恳求救主格外垂怜,请听我祷告,……”(第227首)

“求来到我心,主耶稣,在我心有空处为你;……”(第231首)

赞美诗是一篇祷文,使我们的心灵与上主亲近,倍觉甜蜜舒畅。对基督徒来说,用悟性用灵诚恳地唱赞美诗可以使我们的心灵与上帝相会,唱诗是神儿女亲近上帝、是人心灵的一种表示,也是表达心意的一种最美好的形式。“诗歌是情绪的自然流露”。属灵的诗歌能吸引我们心灵向上而思慕天家。一次,有人问一位爱唱诗的基督徒为什么那样喜欢唱赞美诗?他说:“是的,日后我回到天家,数理化、中文、外文、历史、地理等等一点也用不着,甚至祷告、听道、讲道都用不着,但唱赞美诗,我还是要带到天上去的,我要永远赞美上帝!”

3,丰富灵命  

赞美诗是一篇恩言,使我们的灵命滋润营养,不断增长。赞美诗实在奇妙,妙就妙出自“俗人”之手,却是在神圣的灵的引导与感动下用生命写就,因为那“人”、那“心”已经被神所“分别”,心思意念已经归向“神圣”。例如:

“主耶稣啊,每想到你,心中便觉甜蜜;……”(第251首)

“切愿爱主更深,更深爱你!……”(第255首)

“耶稣领我,我真喜欢!蒙主引导,心中平安!……”(第258首)

4,传播福音

我们知道,每一首诗歌的由来都有上主特别的带领和奇妙的安排,都有其深刻的属灵意义。我们对上帝的经验十分有限,但通过千百位赞美诗词作者属灵经验所留下的诗歌,我们在口唱心和地唱诗时,心境可以与诗情相起伏,和词作者共鸣,以其文抒我怀,遂能形成我们属灵经验的一部分,使我们得到许多自己没有经验过的属灵经验,从而丰富我们的灵命。它引人深思,动人感情,励人意志,鼓舞我们走在主的真道上。这就是“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西3:16)。例如:

“嗟乎!我主为何流血?为何忍受死亡?……”(第95首)

“每逢思想奇妙十架,铭感救恩,虔诚顶礼;……”(第98首)

“我听主声欢迎,召我与主相亲,……”(第210首)

世界第一圣诗词作者芬妮·简·克罗斯比(Fann Jane Crosby,1820-1915),一生共写了8440首圣诗,勘称最多产的圣诗作家,也是全世界最被人敬爱的圣诗作家之一。她因在聚会中聆听《流血歌》(第95首)而蒙召。此外,不知有多少人也因这首诗歌,被主的大爱吸引到十字架下。在伦敦的一次布道会里,主领牧师唱《奇妙十架歌》(第98首),唱完之后,请大家表明是否愿意接受主耶稣,立即有300多人决志相信耶稣。

赞美诗是一篇见证,使我们领人归主;是一篇讲章,把福音的号角吹响,引领无数的浪子回到父神的怀抱。在传福音的布道会里,选好、唱好几首传福音的诗歌、短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起鼓励、激励的作用。

5,配合证道  

主日崇拜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和谐一致。例如,如果证道信息的主题是“侍奉”,崇拜的其它单元,如读经、会众唱诗、诗班献诗、祷告等,都必须围绕牧师、传道人宣讲的“侍奉”信息展开,这样可以强化主题,增强效果。而唱诗又因其奇妙的感染力,对于传道人所讲证道具有不同忽视的助力。在讲道前唱一首与主题信息有关的诗歌,可以预备会众心灵,令证道更容易发生效力;讲道以后唱一首与讲章有关的诗歌,上帝能藉诗歌将所讲道理输送在人们心里,令讲章更打动人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

证道题目《基督徒都是神的仆人》,可选唱《必须儆醒歌》(第119首)等类似的诗歌;

证道题目《命令的总归就是爱》,可选唱《爱的诗歌》(第256首)等类似的诗歌;

证道题目《主的平安》,可选唱《平安在我心歌》(第294首)等类似的诗歌;

证道题目《恩上加恩》,可选唱《天父加恩歌》(第328首)等类似诗歌。

所选诗歌恰到好处,会众在唱的时候会易于默想,效果就倍增。英国著名独立教派牧师腓力·多德里奇(Philip Doddridge,1702-1751),21岁就被按立为牧师。他习惯用自己所写诗歌作为讲章总结,并带领会众齐唱。可能他的讲道人们会遗忘,而他讲道后的总结性诗歌却被信徒广泛传唱。如《快乐日歌》(第159首)是他以《历代记下》15章15节“犹大众人为所起的誓欢喜,因他们尽心起誓,尽意寻求耶和华”这段经文,作为讲道后所配的圣诗,原题是《我们与神立约的快乐》。

福音时报:在长期带领诗班的服侍中,您觉得带领诗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是音乐技巧,还是属灵生命,或者其他?如果要对诗班带领者和成员说几句话,您会强调什么?

孙弟兄:诗班是教会中一项重要事工。早在大卫王时期,就在利未人中专门设立歌唱的人(代上15:16—24),《历代记上》第25章记载,诗班共有288人,分24个班,并且每班都有负责人和作乐伴奏的人。

初期教会就开始唱诗,在公元4-5世纪时圣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会设立了诗班,有齐唱和对唱,正歌和副歌等形式。那时只有诗班唱诗,会众只能观赏,而参入诗班是教士的专利,一般信众不能参入诗班。

宗教改革时,马丁路德允许会众参加唱诗,这样就出现了圣诗中的“众赞歌”“赞美诗”。

诗班首先是祭司的角色。诗班的职责是代表会众向上主献上感恩赞美的祭物,正如旧约时代的利未人。诗班坐在圣台上,是被召出来、专门参入圣诗服侍的群体,以最好祭物献给神。所以我们要选最好的圣诗,要有充分精心的预备和练习,有严谨、忠心的态度,用最好的歌声,唱好每首圣诗。作为祭司,应该追求圣洁的生命,“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提后2:21)。

其次,诗班是先知的角色。诗班是神的代言人,将神的话语、预言、警示用歌声传达给会众,替神发出信息。圣诗中第一要素是歌词,歌词是真理、真道的宣讲。而音乐透过和声、旋律、音程、曲式等变化,把歌词中的信息宣扬、弘扬、表达出来,能帮助会众更好理解和记忆所唱的圣诗,产生更好的效果。如:保罗和西拉在监狱中唱诗(徒16:25)使监牢的地基摇动,监门大开,使禁卒战兢而信主。

同时,诗班在圣诗崇拜中起引导作用。诗班全心投入敬拜、对神的敬虔态度,应该是会众的榜样,能推动和带领信徒的唱诗和崇拜。此外,诗班经过训练,在音准、节奏、气息、句法等方面可以给大家作示范,在会众唱诗中,起到主导、带领作用。诗班通过献唱,使会众体验到圣乐的美感,使大家欣赏到自己还不会唱的圣诗的美妙。

 福音时报:除了圣乐相关的研究编写,您也在多平台发布信仰文章,也曾著书《读经随感》,可以谈谈文字对您的信仰生活和服侍意味着什么?在写作过程中,您最看重的原则或目标是什么?

孙弟兄:我谈不上“文字服侍者”,只能算作“半路出家”之人,我的最高学历是“文革”时期初中一年级。我身处“以讲道(口才)恩赐论英雄”的温州地区,总觉得温州教会讲台上不乏滔滔不绝的传道人(特指“文革”后恢复宗教活动这一段时期,而新千年后我觉得温州教会讲台在走下坡路,有的人还沾沾自喜,躺在已过的“光荣簿 ”上),而在文字上鲜有乏陈(恕我一孔之见,孤陋寡闻:除郑大同先生、陈丰盛牧师、林孔华牧师等外)。而我试图在这方面补上这一课,充其量是我的兴趣而已。

福音时报:您如何理解文字服侍在教会服侍中的位置和价值?

孙弟兄:教会文字侍奉在基督信仰的传承、传播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度与深度的传播——文字侍奉能突破地域和语言的限制,将福音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无论是书籍、期刊、网络文章还是社交媒体内容,都能触及不同族群、文化和年龄层的人。与口头传讲相比,文字可以更深入地阐述教义、解答疑问,满足不同信徒对信仰的思考和探索需求。

2,应对时代挑战——在社会变迁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字侍奉能以理性、系统的方式回应时代的挑战和质疑。通过撰写护教文章、神学著作等,帮助信徒理解和坚守信仰,同时向外界阐明基督教的立场和价值观,促进信仰与社会的对话。

3,属灵资源的丰富——文字作品如灵修书籍、讲章、诗歌等,为信徒提供属灵滋养和成长的资源。它们可以帮助信徒深化对上帝的认识,培养敬虔的生活,成为信徒个人灵修和群体团契的重要工具。

4,记录与见证——教会的历史、见证和属灵经验通过文字得以记录和保存。这些记录不仅是教会发展的见证,也为后代信徒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料,激励他们继续传承信仰。

5,培养属灵领袖——文字侍奉需要对圣经有深入的理解、对神学有系统的思考,以及对文字表达的熟练运用。参与文字侍奉的过程,有助于信徒深化信仰、提升属灵造诣,培养出更多有思想、有担当的属灵领袖。

总之,文字侍奉是教会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信仰的载体,更是推动教会发展、影响社会的力量。教会应重视和支持文字侍奉,鼓励信徒运用文字为福音的传播和信仰的传承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