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充满奇迹、见证的教会,一个原本只有7位信徒的聚会点,仅17年的时间却结出了累累硕果:2009年8月,该堂负责人韦忠信传道被福建省民宗厅评为“服务社会、服务海西”先进工作者;2010年12月该堂被国家宗教局评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教堂先进场所”,同时该堂负责人韦忠信传道荣获“首届全国创建和谐教堂先进工作者”;2011年6月,一座建筑面积3180平方米、造价580多万元设备齐全的八层高的“思源楼”落成;2012年9月,一座巍峨壮观,造型美观,造价620多万元、容纳1500座位的新福音堂落成;如今在册信徒已发展千余人,培养牧师3位,传道4位。设有4个团契,4个诗班,21个事工组,各项圣工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这就是位于福建省屏南县“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景区所在地的屏南城东教堂。一个聚会点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巨变呢?笔者在探索中得出的结论是——四个“重在”
一、重在规范管理
“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城东教堂十分注重综合学习,定期学习有关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增强教职人员和信徒的法律意识。结合教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制度建立中重视制度的科学性、长期性、稳定性、预防性,先后制定了涉及信徒守则、组织、消防安全、卫生、财务等十余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制度,定期考核制度执行情况。坚持执行专职人员周会与堂管成员月会、季会制度;设立公示板,定期公布堂务、财务情况。同时还注重推动民主办教、教务公开工作,努力推进自身建设。
二、重在多管齐下
城东堂重视规范开展宗教活动,下大力度完善硬件建设。2009年堂会配合县基督教两会,以自身为样板,开展全县基督教礼仪更新工作,协助编印《屏南县基督教崇拜礼文》手册,规范宗教活动。每年圣诞节都精心组织文艺骨干,筹划预备,为市民献呈一场情趣高雅、节目精彩的音乐晚会,展示基督教文化、丰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
2009年城东堂先后组织教职人员与堂管主要成员观看了国庆阅兵式,举行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座谈会;20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城东堂开展“爱屏南、爱环境环保行动”,20多位年青人身着统一服装,佩带环保标识,分发《环保倡议书》,与市民分享环保理念,展现出爱国爱家乡的美好风貌;2010年7月29日,堂会响应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教堂”的呼吁,组织百余名中青年信徒,举行“和谐社会从我做起”的踩街活动,宣传和谐理念,实践爱国爱教的精神。组织牧者撰写论文参于研讨,激发思考;提出教职人员与堂管组织成员应以“榜样式”的事奉,在信徒中起表率作用。
三、重在服务社会
“非以役人,乃役于人”是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具体体现。城东堂自堂会建立以来,便以“博爱喜舍”的服务精神为宗旨,引导信徒以实际行动参与慈善工作,竭尽所能服务社会,关怀困难群体。城东将城区分为六个片区,牧者包片定期走访,通过家访照顾老弱病残,关爱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辅导失足少年,多次帮助信徒协调问题、解决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不论是半夜还是凌晨,只要一个电话,教会的牧者便会赶到其家中。
多年来,每周四下午城东堂都组织信徒到光荣院给老人送温暖,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每到春节,坚持为五保户、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食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城东堂在救灾助学等方面亦着力发挥优势,不断拓展基督教服务社会的功能与途径,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2004年的印尼海啸、2006年的桑美台风、2008年的南方冰灾、“5.12”汶川大地震……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有灾情发生,城东堂便立刻响应,在第一时间组织信徒为灾区祷告、募捐。同时,积极参与团县委发出的“阳光助学”活动,连续多年支持贫困学生20余位。在地处山区,城东堂本身经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几年来为服务社会奉献的捐款已近10万元。
2010年10月3日23时,“白水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随着屏南县成为福建省旅游的新热点,城东堂抓住有利机会,积极发挥教会间的互访交流的作用,宣传屏南,为屏南经济建设做贡献。几年来通过教会宣传联络来屏南旅游的人数已超过万余人,其中也不乏闻名而来的海外人士。介绍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的好形势,并吸引外资支持家乡建设。
四、重在率先垂范
“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彼前5:3)”。“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2)。
一个教会建设的管理关键在于负责人,负责人不以身作则,就难为广大信徒树立楷模;管理流于形式,教会建设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城东堂负责人韦忠信传道曾是政府部门干部,后来因病蒙恩得救。当他提前退休后,本着感恩之心,开始全身心完全奉献给教会,一心一意扑在教会的事工里,屏南教会有今天的成绩,与他带领的由牧师、传道、同工组成团队的努力服侍是分不开的。真抓实干,十几年来,他跑遍了全县各堂点及福建省内外,为主作见证,广传福音,领人归主达300多人。他身兼数职(屏南县基督教两会主席、会长;宁德市基督教三自会副主席;福建省基督教三自会副秘书长、常委),仍孜孜不倦,在上帝的葡萄园辛勤耕耘。
时时重视自身灵修学习。“打铁还需自身硬”。韦忠信传道深知要办好教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神学知识,要在灵性知识下功夫。于是在繁忙教务工作之余,身体力行地带头灵修学习。两次参加县、市义工培训班、两次参加福建省基督教两会举办的教牧同工进修会,2004-2005年到福建神学院大专班学习,多次参加省、市基督教两会举办的主席会长培训班和教牧同工进修会培训。积极撰写论文,参加省、市、县两会组织的神学思想研讨会,获得市县研讨会优秀奖。由于刻苦学习,努力追求,讲道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多次被邀担任永安、蕉城、福安、霞浦、古田等县、市培灵会及同工进修会讲员。
事关心教牧同工生活。在教会经费困难的情况下,韦忠信传道四处奔波筹措资金,成立“屏南基督教教牧基金会”,并定于每年5月15日为全县教会“敬牧节”,努力提高全县教牧人员办公条件和生活待遇,让他们无生活后顾之忧,安心于教会工作。组织全县教牧人员体检。2010年10月组织县两会班子成员及全县教牧人员前往上海参观全国基督教两会、华东神学院、国际礼拜堂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目前屏南县基督教牧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居宁德全市前列。在参与教内外扶贫济困、赈灾助学等爱心关怀活动及为建堂、福建神学院建设中,他总是走在前列,省吃俭用,多年来各项捐款累计达23·8万多元,在全县信徒中起到了较好的带头作用。
处处致力教堂建设。狠抓教会软硬件建设,促进教会与社会和谐相处。2011年建成集培训、接待、社会服务和自养等为一体的“思源楼”,造价580万元,并被福建省基督教两会设立为“培训中心”。2012年9月,一座造价620 万、历经十年艰苦奋斗的“福音堂”顺利竣工。两项工程造价超过1200多万元,这对于山区教会来说是天文数字。韦忠信传道身体力行,为了建堂带着教会同工4次赴马来西亚募捐、足迹踏遍八闽大地众教会、由于疲劳奔波还遇上了车祸……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去过多少地方、经多少的难处、碰上多少的无奈,他从不计较,乐此不疲,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气吞万里的誓言,十几年来他默默无闻,说自己该说的,做自己该做的,以自己内心的灯盏,折射得每一页平凡的日子,每一份平凡工作都格外亮丽。
如今的城东堂如一颗葡萄树在上帝预备的地方里,“深深扎根,爬满了地。它的影子遮满了山,枝子好像佳美的香柏树。它发出枝子,长到大海,发出蔓子,延到大河。”(诗80:9-11)
愿城东堂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