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爱华(Nelson Bell)生日这天,他的外孙葛福临牧师在社交媒体上追忆了钟爱华在中国服侍中的难忘场景,并称外公在属灵方面给了他父母(葛培理牧师和钟路得)很深刻的影响。
葛培理牧师写道,他外公作为外科医生在中国服侍了25年。在他医院办公桌的玻璃下面,他摆放着一张写着圣灵果实的便签,他在每天的服侍中竭力践行着这些属灵品格。
1894年7月30日,钟爱华出生在美国一个基督徒家庭。他外祖父的祖父和外祖母的祖父都是牧师;他的父亲也是虔诚的基督徒,他这样评价父亲:“在父亲的一生中,所有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多么忠于基督。”1916年6月6日,即将22岁的钟爱华获得了医学学位;同年12月4日,在经历了19天的海上颠簸后,钟爱华和妻子抵达了中国上海,12月8日抵达清江浦(今淮安),开始了长达25年的服侍。
仁慈医院(今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是钟爱华曾工作过的医院,在他于1935年继任该院第三仁院长之后,医院不断扩充设备、增添病房、救死扶伤,曾成为当时苏北地区最大的医院和世界上最大的教会医院之一。
1929年是淮安仁慈医院医治黑热病的最高峰,仅那一年的3月至6月,钟爱华领导医护人员医治的病人就达13545人,住院病人达736人,医护人员们也因此赢得了淮阴及周边老百姓的信任。
抗战时期,淮阴沦陷前,日机常从南京到淮阴轰炸,当时钟爱华医生在医院屋顶面漆上USA字母和竖起红十字旗,日军见状,就掠过医院。因此每当警报响起,仁慈医院就成为了当地老百姓的避难所,保护了许多老百姓的生命。淮阴沦陷初,他凭借美国势力,拒绝日军进院骚扰,保护病人安全。
钟爱华在仁慈医院服务25年,期间经历过1927年军阀割据,严重排外风波,及1939年清江浦沦陷于日本军队等事件。这些动乱以及日本的军刀都没能将他吓走,而是自愿留下来服务淮阴病人,直到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后才离开中国。
正如钟爱华的外孙葛福临所言,钟爱华对他的女婿——著名的福音布道家葛培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在《钟爱华传——洋医生的中国心》的序言中,葛培理写道:“无论是在个人的生命上,还是在我所从事的事工中,我都深受钟医生的影响。事实上,回头看来,我深信上帝之所以让路得成为我的妻子,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让钟医生成为我的岳父!……钟医生以主耶稣为榜样,在自己的服侍中,将医治人的疾病和宣讲那亘古不变的信息这两件事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那信息就是带来救赎和生命改变的福音,是上帝的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