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信主以后,有些祷告“不灵”了?

作者: 赵雅各
来源:福音时报
2020-09-17 13:42:35
分享与播放

先说一件事情:有一位主内家人,她的儿子要参加中考了,姊妹为他的儿子不断地祷告,不断地去求,她的儿子最后考了620分,成绩不错,但很可惜!仅差2分,没有考上A所的好学校,只能进B所学校。而另外一位牧师的孩子,考了580,不够分数进B所学校,按道理应当进C所学校。然而,事情出现了变化,因为B所学校还欠一个招生名额,这样,牧师的孩子就和考620分姊妹的孩子进入了同一所学校。

考620分的这位姊妹就感到了委屈,自己天天求主保佑孩子考进好学校,如今和不够分数线的牧者家的孩子一样,她很不理解!看来神爱牧者不爱平信徒,不然我的祷告为什么不灵了?

真的是这样吗?不一定!圣经告诉我们,神不偏待人。何况都是神的儿女呢?那为什么姊妹的要求没有被上帝应允?而牧师的孩子得到恩典呢?今天借着这个话题,说一说祷告中“求”的事情。

就这个事情而言,有一位教会传道人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我们的神是信的,不是像拜偶像求的。我感觉这话说的很对,现如今很多信徒也天天祷告,除了几句流于形式的感谢、赞美的话以外,都是让神来解决自己家的一些事情。如果我们把祷告中的“求解决事情”与“赞美和感谢”按百分比划分的话,可能是九十九比一,也就是九十九个祈求,只有一个与“求”无关,很有可能是在祷告结束后,习惯性的赞美或感谢的话。这样的祷告是不正确的。

有人会问:这样做错了吗?圣经不是告诉我们要凡事交托。主耶稣也用妇人不断求官的比喻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求吗?为什么又说“求”得太多,又是不正确的了呢?

感谢神!今天让我们知道:神让我们不可灰心地求,是为了操练我们对神的信心,而非是像拜偶像似的,求神成全我的意。很多人信主多年后,没有通过祷告建立信心,反而进入了祷告的误区。通常表现是:自己没有求的事情,就没有祷告,只要祷告,一定是有了事情,就会不断地“求”,甚至痛哭流涕地求。

刚刚信主时,因我们对信仰的不理解,无论求什么,只要是合情合理的,神都会给我们成就的。可后来,我们发现,随着祷告“求”的事情渐渐增多,我们的祷告好像就不“灵”了,很多的祈求开始得不到神的应允了。这是为什么?原因就是:神是让我们通过“求”认识祂,通过成就我们的所求,让我们知道祂是真实可信的那一位,从而建立我们的信心。而很多人通过“求”不但没有建立信心,反而进入了祷告就是“求”的误区。这很容易使信仰变成拜偶像。因此,神要改变我们的心思,就会减少“求”的结果。

有人说,那不对!如果神一直成全我们的所求,不就会使我们更亲近祂了吗?不会的,不但不会,人还会因一时得不到满足而心生抱怨。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说穿了人性:有一年闹天灾,导致田中颗粒无收。穷人家没了收成,而富人家有很多粮食,富人家就给穷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急。穷的一家人非常感激!说真是救命恩人!

第二年春天的时候,穷人家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人家又慷慨地给了穷人家一斗(十升)粮食。穷人家这回没有感恩,他们心里说:“这斗米能做什么?根本就不够种子和吃的,他们家那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穷人开始抱怨起来。

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看到,有些人常会因为别人的一点不好,就忘记了别人所有的好!这是人“老我”的天性。神太了解人了,所以神不会溺爱人的。当我们祷告得不到应允的时候,我们要省察自己,看是不是在信仰的路上走偏了?自己有没有想利用神的心思意念?有没有进入“求”的误区,把信仰当成了拜偶像一样?如果有,我们就要认罪悔改,求神的圣灵引导我们,真知道如何过信仰的“内室”生活。

简单说一下,什么是“内室”的信仰生活。内室的生活并不是单单的祷告,更不是单单地表达自己的所求所想。内室的生活还要有读经、听道,其实读经、听道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不光我们个人的问题,全人类所有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在圣经里。如果一个人不读经不听道,就不能说自己有信仰生活。没有信仰的生活,就不会有对神的信,而我们蒙福,都是因着“信”,而非是因着“求”的!

所以再次奉劝弟兄姊妹,不要整天在“求”字上下功夫。你“求”的再到位,再会说,不如一个诚诚实实的“信”管用!这或许就是牧者的儿子考了580分,却得到620分待遇的原因吧!当我们对神有足够信心的时候,我们就是不求,神也会凭着我们的信心给我们成就的。因为圣经上说: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马可福音9:23)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辽宁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