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我们考察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在旷野路上经常会犯罪得罪上帝,他们所犯的罪中最常出现的便是“发怨言”了。找不到水的时候要发怨言,只有吗哪糊口也要发怨言,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因为犯罪而遭遇灾祸的时候,其余的人仍是发怨言。
其实,以色列人就是我们的影子,因为我们也像他们那样经常会因为一点点的事情而发怨言。生活中的事情十有八九都是不如意之事,如果我们每天都发怨言,在每一件不如意的事上都有牢骚,不仅会让自己身心俱疲,更会让身边的人倍感压抑。
有句话叫,“怨天尤人”,就是说,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到上天及其他人的身上,通过发泄忿怒来疏通内心中积压的抑郁情绪,企图以此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及满足感。这样的心态会让自己越来越看不清楚自己的本相及应负的责任。对于基督徒生命的成长更是一种巨大的阻碍。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不发怨言呢?
一、认识发怨言的错谬之处
当以色列人向摩西亚伦发怨言的时候,摩西就提醒他们,他们所发的怨言不是针对人,而是针对上帝。因为他们之所以遭遇这一切暂时的困难,都是由于上帝要将他们带入迦南美地,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他们对摩西亚伦不满意,其实就是对上帝不满意!
发怨言的人都是因为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这些事情使他们感到压抑与不满,在这种不满的情绪之激动下开始变得主观、偏激、出现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做出不理智的举动等。简而言之,发怨言的人乃是被不满的情绪冲昏了头脑,从而使他们失去正确的判断,伤害他人、甚至对上帝出言不逊。
每个人都会遭遇不顺心的事,但不顺心的事未必就是坏事,就像以色列人虽在旷野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对于提升他们的信心实在很有必要。如果一个人一直都是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他就不大会去主动寻求上帝的帮助。上帝让以色列人遭遇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灵性上的益处。与此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不会因为跟仇敌短兵相接而萌生退回埃及的想法。
上帝这样的安排对于以色列人是最好的安排,但他们不明白、不领会上帝的美意。他们因着自己的一点点委屈就开始大发牢骚,怨天尤人,使自己从恩典中坠落,且落在上帝的审判之下,得不偿失,又何苦呢?
二、认识发怨言的危害
发怨言除了将会直接得罪上帝之外,更重要的是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自我中心,更加看不见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如果我们总是先埋怨别人,就看不见自己在这件事上存在着怎样的过错,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以及应当如何从这件事情中汲取教训。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碰到了桌子或椅子,摔倒在了地上。这个时候很多做父母的或爷爷奶奶的会赶紧跑过来,当着宝宝的面装模作样地在桌椅上拍打几下,一边拍打一边口里面振振有词地说,“都是这张桌子不好,都是这张桌子不好,打它打它”。
大人们用这样的行为来告诉自己的孩子,在遇到伤害的时候,过错一定是在别人身上,所以只能通过埋怨或惩罚别人的方式来补偿自己。当我们想以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的宝宝时,很难想到这样做其实会适得其反,就是说会害了这个孩子,使他失去了正确的分辨能力。
三、试着将“情绪的发泄”与“对人的不满”分开来
我们若在发怨言这件事上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的话,就会使自己陷入到一种矛盾之中。当我们在此遇到不顺心之事的时候,一方面我们知道不应该发怨言,不应该埋怨某某人,因为毕竟是经过自己的同意的,即便某某人在这件事上有过错,也不全是他的错,这件事上也有我的过错;
另一方面,我们的心中仍然有很大的不满,存在着强烈的情绪,若不发泄出来,浑身难受、寝食难安!那么这个时候,到底要不要发怨言呢?从理性的角度看,我们不该发怨言,但从情绪的角度看,不发出来会让自己备受折磨。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将自己“对人的不满”与“不满的情绪”稍稍分开,用自己的理性告诉自己,我现在不应当去埋怨别人,但我里面的确存在着不满的情绪,我需要去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先好好发泄一下心中的委屈与苦闷。
再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且试图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事情,问自己,如果你是某某某,你会怎么做?
发怨言是一种从肉体及血气而来的冲动,里面必然夹杂着自己的罪性。也许,这里面的确有当事人的委屈,但这件事情是否就是别人造成的,我们还是要好好想一想,且求主开启我们的心窍,使我们能拨开私欲的迷雾而见青天。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