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到达非洲的人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3-04-03 07:16:46
分享与播放

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阿拔斯王朝为争夺中亚霸权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附近)展开了一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战。唐军因为葛逻禄人的倒戈而战败,战后有一万多的唐军将士被俘往亚俱罗(今伊拉克巴格达南库法)。

在这些唐军俘虏中,有不少是造纸的工匠,他们把这项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才有了阿拔斯王朝的文化繁荣。而有位一位随军书记官杜环则开启了一段传奇生涯,他在中亚、西亚乃至北非等阿拉伯帝国境内游历、居住了十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到达非洲的人。

杜环来到中东后,他发现有一些中国的工匠已经在此谋生了。中国的绫绢机杼已经在此流行了,金银匠、画匠及纺织技术人员不少都是来自唐朝。例如京兆人樊淑、刘泚为“汉匠起作画者”,河东人乐陵、吕礼为“织络者”等等。

他对阿拉伯人信仰的宗教记载到“一日五时礼天,食肉作斋,以杀生为功德。……又有礼堂,容数万人,每七日,王出礼拜,为众说法,曰:‘人生甚难,天道不易,奸非劫窃,细行谩言,安己危人,欺贫虐贱,有一于此,罪莫大焉。凡有征战,为敌所戮,必得升天。杀其敌人,获福无量’”

阿拔斯王朝的繁荣给杜环留下了深刻印象“郛郭之内,里闬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万货丰贱,锦秀珠贝,满于市肆,驼马驴骡,充于街巷。”“琉璃器皿,瑜石瓶钵,盖不可数算。梗米白面不异中华。”

他曾到过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据他记载;“拂菻国在苫国西,隔山数千里,亦曰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着素衣,妇人皆服珠锦。……王城方八十里,四面境土各数十里。胜兵约有百万,常与大食相御。……”

而拜占庭帝国的医术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大秦善医眼及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血。”而这些医疗方式,与中国史料中记载秦鸣鹤、崇一等等景教医疗传教士非常接近。足见当时域外医学就以传入中国,丰富了我国中医的宝库。

公元762年,杜环结束了其游历生涯,随商船在广州登岸,回到了中国。杜环回国后,将其在被俘时期的经历及见闻记录下来,撰成《经行记》。该书记述8世纪中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及西亚﹑中亚乃至北非各国情况。

《经行记》原书久佚﹐惟唐代史学家杜佑所著《通典》卷一百九十三《边防典》摘引数段﹐杜佑在这部分的“西戎总序”里说:“族子环随镇西节度使高仙芝西征,天宝十载至西海,宝应初,因贾商船舶自广州而回,著《经行记》。”宋代以后的《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通志》﹑《文献通考》等书均有转引。该书尽管残缺,但对研究唐朝对外关系史、中亚古国史等方面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