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样而行:当创新不易,忠心更显贵

作者: 麦粒
来源:原创
2025-04-08 16:35:35
分享与播放

在当今这个时代,“创新”已成为各个领域的核心诉求。从国家政策到社会舆论,无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似乎不创新就意味着落后、淘汰。这种思潮似乎已渗透到教会之中。在教会里,我们常常听到:要有原创的讲章、独特的牧养模式、新颖的事工思维……

的确,创新是好的,也是必要的,但现实往往充满挑战。许多教会存在资源有限,牧者同工短缺,信徒流动性大等问题。别说创新,有时连维持基本事工都很吃力。更何况,不是每个人都有开拓型思维,也不是每个教会都适合激进式变革。

于是,我们常常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明知需要前进,却不知道从哪着手;想要突破,却找不到切入点。难道只有那些拥有“五千两”恩赐的人才能推动变革?而我们这些“得两千两”的人就只能原地踏步、看别人发光?

《马太福音》25章14节至30节记载的“按才受托”的比喻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有人领受五千两,有人领受两千,有人领了一千。那得五千的仆人立刻拿去做买卖,赚了五千;得两千的也“照样”去做,同样获得回报;唯有那得一千的,将银子埋藏地下。

这个“照样”二字意味深长,它或许不像“随即”那样充满行动力,也不像五千两那般耀眼夺目;但在这个字眼里,我们明白了,即使不能成为第一个冲锋的人,依然可以成为忠心跟随的人。在今天这个“创新不易”的教会现实中,“照样而行”也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属灵姿态。

一、“照样”的属灵价值:效法中也有信心

在《马太福音》25章17节,耶稣用极简洁的一句话描写那位得两千两银子的仆人:“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这短短几个字,却道出了丰富的属灵智慧。

我们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那位得五千的仆人身上:他“随即”行动,收获丰厚,果效明显,是许多人心目“属灵的领袖”或“事工开拓者”的形象。但圣经同样重视这位得两千两的仆人。虽然他领得较少,也不是第一个做出成绩的,但他“照样”去做,结果也同样蒙主称许。可见,在主的眼中,重要的不是我们起步的早晚或者成就的大小,而是对所受托付的忠心回应。

“照样”,不是跟风式模仿,而是一种看见榜样后的积极响应,是一种效法善工、延续使命的信心行动。这位仆人没有自卑、没有推辞,也没有因为自己不是“首创者”就停滞不前。他选择跟随那个良善又忠心的榜样,照着去做,于是也结出了美好的果子。

在今天的教会中,我们也许没有资源创造全新的课程、没有能力设计新的牧养系统、没有渠道开展大型的宣教计划,但我们可以“照样”:看到其他教会在青年事工上的用心,可以照样建立起适合本地的服侍;看见有牧者认真讲解圣经,可以照样学习、照样传讲;看见前辈如何忠心持守祷告、探访、服侍,也可以照样去做。

“照样”是不轻看已有成果,而是用心接续;“照样”是不盲目推陈出新,而是忠心托住传承。在这个“被创新焦虑”充满的时代,“照样”而行,也是一种属灵的成熟。

然而,若我们不愿“照样”,又是否正渐渐靠近那位“埋藏银子”的仆人?他也曾领受,只是没有行动;他也曾有机会,只是选择掩埋。他不是能力最差的,却是没有回应的。他没有“照样”,就成了白白浪费恩典的人。

今日教会中,那些不断拖延、观望、不愿学习的人,其实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少了那一份跟随榜样、尽力去做的信心。“照样”不是最低限度,而是一条通往忠心的路;而不“照样”,也许就是通往埋藏的开端。

二、“照样而行”的挑战与光荣

说来容易,做来不易。要“照样而行”,在现实中其实常常会遇到不少挑战,甚至比“创新”更不容易被人看见、被人欣赏。

1、挑战之一:容易被忽略

在群体中,带头的人往往受到聚光灯的关注;而“照样而行”的人,常常被看作是“跟随者”“执行者”,仿佛只是完成既定任务的人。然而在主耶稣的比喻中,我们看到:那位得两千的仆人没有被主忽略,反而得到了和五千的一样的称赞与奖赏。主并不按人的标准来衡量谁更有价值,祂要寻找的是有忠心的人。在神的国度里,忠心本身就是荣耀,而不在于你是否成为“第一个”。

2、挑战之二:常常缺乏信心

“我没有别人聪明,我做得也不如他好,我跟着做也没什么用吧?”——这是许多愿意“照样”服侍的人心中的声音。尤其在教会中,有些人因为缺乏创新能力,就干脆不再服侍,觉得自己的行动没有价值。

但神看重的不是我们能不能“做大”,而是我们有没有“跟上”。哪怕我们只能照着去做,也依然能结出加倍的果效。那位得两千的仆人没有因自己不如别人而退缩,而是坚定地踏上回应主人的旅程,结果也是翻倍的增值。

3、挑战之三:容易落入形式主义

“照样”也有一个危险,就是陷入形式、抄袭、没有属灵动机的“机械模仿”。这种“照样”就不再是忠心,而是一种懒惰、应付、只做表面的态度。

真正属灵的“照样”,必须建立在对主人的认识、对使命的理解、对榜样的敬佩上,是有思想、有祷告、有判断地去做。这不是一份复制粘贴,而是一种有爱、有信、愿效法也愿承接托付的心。

4、光荣所在:被主称赞,与五千等同

值得一提的是,得两千的仆人与得五千的仆人,得到了完全相同的称赞与奖赏。“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25:23)这不是宽容的鼓励,而是荣耀的肯定。在神的眼中,这位仆人尽了他的本分,承担了他的使命,结果就是得荣耀。他没有被轻看,反而被大大托付。

所以,“照样而行”,不是低人一等,而是走在一条默默忠心、稳稳前行、也同样蒙福的道路上。当然,我们也要承认,“照样而行”并不总是立竿见影。有时候,照着去做了,效果却不如预期;学习了榜样,仍会遇见现实的局限;忠心跟随,却缺少掌声和认同。这些失落和挣扎,并不稀奇。但正是在这些平凡又常被忽略的坚持中,神正在默默称许与纪念。“照样”而行不是成功学,而是一种属灵的忠诚,是面对无果也继续撒种的信念,是相信神比我们更看重忠心的人。

三、今日教会如何实践“照样而行”

“照样”的人并不是没有想法的人,而是愿意虚心学习、观察榜样、承接使命的人。在属灵旅程中,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德,而“照样而行”是一种深具学习性的回应。

1、效法榜样:从观察到行动的桥梁

得两千两银子的仆人虽然没有“随即”那样的迅速主动,但他并没有停留在观望。他看到五千的仆人如何用主人的银子去做买卖,他留心观察、虚心领受,然后立刻去“照样”行出来。这是一个从“看到”到“做到”的过程,是学习者的美好典范。

在今日教会中,我们同样可以效法这样“有学习力的忠心”:看到其他教会如何开展门训课程,可以学习其架构和精神,照样适用于自己教会的群体;看见一位长者如何细致地牧养、陪伴信徒,可以从他的言行中学会聆听与温柔,照样去服事身边的人;听到一篇扎实的讲道,不是停留在“听得感动”,而是回去反复琢磨,照样学习查经讲解的方式,应用在小组或主日讲道中。

2、做个“好学生”,不是“复制者”

“照样”不是为了图省事而模仿,而是为了承接使命、参与果效而学习。那位得两千两的仆人不是随意学,也不是照抄照搬,他是以自己的资源、背景、时间来“本色化”出自己能够实行的方式,从而避免了水土不服的现象。这也启示我们:学习别人,不是丢掉自己,而是在自己的角色中尽心尽力地去回应主的托付。服侍中,许多人期待“原创”,却忽略了“深度学习”所带来的稳健果效。一个真正懂得学习、愿意实践的人,其服侍一点也不比原创者逊色,反而更稳、也更广。

3、在承接中传承,在传承中更新

当教会整体还处在“转型”或“恢复”状态时,追求创新固然重要,但更根本的,是有一批愿意“照样”的人,学习那些属灵的好榜样,继续托住主交给教会的托付,不让火熄灭,不让灯台动摇。他们也许不是开创者,但他们是延续者,是接棒者,是让好种子继续结果的人。他们的学习,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他们的照样,是一种安静的力量。

四、在“照样”中走出忠心之路

在这段关于“按才受托”的比喻中,耶稣没有把“创新”当作唯一标准,而是强调“忠心”。得五千的忠心是立刻的回应;得两千的忠心是学习而来的回应。主都称他们为“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我们也许不能成为那个最先走出去的人,但可以成为那个愿意“照样”去做的人。当创新之门一时未开,我们仍可以选择:不抱怨、不放弃、不埋藏,而是虚心学习、效法榜样、继续托起主交在我们手中的那一份。

在今天教会中,忠心的学习者是极其宝贵的。他们也许沉默,却持续地做事;他们也许不在前排,却总是把“照样”的果实摆在主面前。正是这样一群人,在缺乏突破的年代,让神的国依然向前。

愿你我在主所托之事上,也都能“照样而行”。不是因为我们是最能干的,而是因为我们愿意忠心地学习、跟随、回应。愿有一天,我们也能听见那句应许已久的声音:“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山东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