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圣经》陪我走过的“暗色系”岁月

作者: 帅活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10 10:19:52
分享与播放

打开老家橱柜,一本古老的《圣经》映入眼帘。许是乡村气候潮湿,老屋又阴冷,书本上些许霉斑,些许泛黄,但翻开扉页,仍是淡淡的文字墨香扑鼻而来。于我而言,这是属于圣经特有的馨香之气,令阅读之人沉醉。一本圣经,将我的记忆带回至十多年前,一段尘封的往事,酸甜苦辣,那是一个折翼少年和《圣经》之间的阅读故事,同时也是一个生命历经淬炼的成长旅程。

那时的我,身患重病,母亲已经去世,随父亲生活在远离家乡的矿区。从小就热爱阅读、写作的我,在病中这无限寂寥、无限清冷的日子里,选择的是阅读,且在沉默中阅读,还有思考。那时,因为给我看病,已经是家徒四壁,父亲的工资又极其微薄,买精美高档的图书已然是一种奢望,而当时矿区的一位传道人送给我的一本圣经则圆了我心中炙热无比的阅读梦。每次阅读圣经,我第一时间阅读的就是里面的“诗篇”,因为诗篇短小精悍,不但富有诗意美感,还饱含哲理。有时也会将其中的诗句读给父亲听,一向木讷的父亲也会因着诗歌的优美动人而感慨万分。而这,父子俩因着《圣经·诗篇》的欢乐阅读时刻,也成为我们贫病时光里为数不多的治愈时间、喜乐瞬间。

在患难中,愿意静下心来沉思,而我也调侃自己是病床上的半个哲学家。《圣经》的文章,里面蕴含的哲理、人文、情感、人性、反思,特别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也渐渐认识到上帝的又真又活,感觉圣经中所说的耶稣就是我最知心的朋友。圣经就像一盏心灯,照亮着我,启迪着我,同时也打开了我“不一样”的心扉。想想我这孱弱的病躯,外人看来,我应该是哭天撼地,悲痛欲绝。可,因为有《圣经》,让我懂得了疾病有时并不是一种灾难,或许这是一种化妆的祝福:苦难有时也可以成为一种祝福,患难有时亦可以成为一种恩典。因此,我说患难即是一种呼召,里面隐藏着属天的奥秘。因为有《圣经》,里面书写的人文关怀、社会观察、生命反思、心灵觉醒,让我不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挣扎、缠累,而是可以看见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拥有一个更加开阔的心境,这就是从“小我”向“大我”飞跃,《圣经》成为那一个最有力、最有利的助推器。

记得,送我圣经的那一位矿区传道人还给我写了一段话,因为时间久远,已经不记得写了什么内容,但只有一段话我是记忆犹新——“孩子,无论环境如何,处境怎样,你都是被上帝所爱的那一个,你有属于自己的天赋与特质,你是不一样的自己,你是人间四月天,上帝一定会让你在暗夜里绽放最璀璨的亮光。

去年,四月份,我查出肝癌,到上海去做手术。躺在病床上,百无聊赖的时光,我开始阅读《圣经》。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病床上的阅读竟然完全契合我心灵的需要:我读到以利亚在罗藤树下求死,他在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困扰之中,犹如在黑暗之中。但经过挣扎、思考、反省、改变,最后他在无比平静之中完成了对于自我的救赎。我读到女先知亚拿,她经历生活的变故、丈夫的逝世,这一切都是悲伤的河流。但悲伤不会永远是主旋律,在经历伤痛之后,她可以擦干泪水,穿过悲伤的河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河。癌症手术的痛苦、疼痛,以及心情的紧张、沮丧是无以言表的,但唯有在捧起《圣经》进入阅读时光,此刻时间停顿了,一切悲伤按下了暂停键,唯有与书为伴,浸润书香,这一刻成为了享受,且是最惬意的享受。

十多年前,那一个阅读《圣经》的男青年已经成长为一个四十多的中年大叔。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读《圣经》的我及我的人生事已经沧海桑田,但《圣经》在我心中种下的这一粒生命的种子,将始终保持青春的热忱,在生命的荒芜之处播撒着爱的温度与芬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