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时期,无论东西方战场,都有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而其中德国军官施陶芬贝尔因为刺杀希特勒的行为,而让他名垂青史。
1907年11月15日,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的贵族家庭,全家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而优越的家庭,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也让他自幼接受了严格的贵族教育以及基督信仰的熏陶。少年时期的施陶芬贝格聪慧敏锐,对文学、历史与哲学有着浓厚兴趣,这为他日后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埋下伏笔。1926年,施陶芬贝格投身行伍,开启了军旅生涯。他凭借出色的军事天赋与领导力迅速晋升。可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在民族主义情绪影响下,他成为纳粹的坚定支持者,尤其是成为冲锋队的一员。
二战爆发后。虽然德军一开始高歌猛进,可施陶芬贝格却对希特勒激进的战略表示怀疑,认为长远看将会给德国带来危害。他曾私下说:“作为士兵我们首先得赢得战争(士兵的职责),当我们凯旋的时候,我们要清除家里的瘟疫(希特勒)。”
而且他在战争中,也亲身经历了纳粹的暴行。他们对占领区人民的残酷压迫,尤其是对犹太人、战俘的野蛮屠杀,都让这位信仰虔诚的德国军人,对违背上主教导行为的纳粹政权产生了怀疑与反思。
1943年春天,施陶芬贝格在北非突尼斯战场的一次空袭中,他失去了左眼、右手以及左手的两根手指,身体的残缺却让他的信念愈发坚定,必须推翻希特勒的恐怖统治,才能拯救德国与欧洲。伤愈后,他主动联络反纳粹的军官团体,开始策划反抗希特勒的活动。
当然作为天主教徒,施陶芬贝格对于刺杀元首一开始还比较犹豫。可他却从教宗庇护十二世的秘密谈话中获悉。 “根据天主教教义,公民可以刺杀‘不公正地使用权力’的暴君,而希特勒正属此列。”由此坚定了他的立场,积极策划刺杀活动。
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携带炸弹前往东普鲁士的“狼穴”总部参加希特勒的军事会议。在会议室里,他趁人不备将炸弹放在希特勒座位旁的桌子下,随后借口打电话匆忙离开。12时42分,炸弹爆炸,会议室化为一片废墟。施陶芬贝格误以为希特勒已死,立即飞往柏林,与同道一起开始策划新政权的建立工作。
然而,希特勒却幸运地逃过一劫,只是受了轻伤。他马上下令彻查这起暗杀行动,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参与者。7月21日午夜,施陶芬贝格在柏林被获,他与另外四名同伴,立刻被判以死刑,就地枪决。他在最后一刻还拼命为同伴开脱,并高喊:“我们神圣的德意志帝国万岁!”后,倒在了血泊里。
施陶芬贝格的刺杀行动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勇气与良知却得到了后世人们的纪念。如今,在柏林的国防军总部旧址,人们为他树立了纪念碑,上面刻着:“这里长眠着为自由与正义牺牲的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