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可以向牧者认罪吗?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16 16:37:10
分享与播放
疑问

如果要说我曾经对天主教徒最常嘲讽的一件事,那就是他们的“告解”做法了。我常说,既然可以直接向上帝认罪并获得赦免,为什么还要去找一个神父?我们与上帝之间只有一位中保,就是耶稣基督(提前2:5),这难道还不够吗?

我无意重提宗教改革时期关于“认罪与赦免”的争论,但在我自己的信仰旅程中,我的确经历了对“认罪”这一实践态度的转变,特别是在近几年我开始重新思考:信徒可以向牧者认罪吗?认罪究竟是单独个人的属灵操练,还是也可以是群体性、带着引导和陪伴的灵性旅程?

让我转变的一个契机,是阅读《公祷书》中圣餐礼文前由克兰麦主教撰写的劝勉词。他引用了《哥林多前书》11章27至33节中的教导,提醒我们不当轻率地领主的晚餐,而是要省察自己。他写道:“你们当按照上帝诫命的准则,省察自己的生活与行为;无论你们在意念、言语或行为上,察觉有得罪之处,都应当为自己的罪忧伤痛悔,并向全能的上帝认罪,立志改过。”

这段话强调的是个人对上帝的省察与认罪,这是我们信仰中的基石。但克兰麦并未止步于此。他紧接着写道:“倘若你们中间有人,凭此方式仍不能使自己的良心安宁……就当来找我,或找其他有智慧并熟知上帝话语的牧者,把心中的忧苦倾诉出来,好使你们的良心得到安慰,并消除一切疑虑和不安。”

这段话深深打动了我。原来,向牧者认罪,并不是为了“多一道手续”,也不是因为我们不能自己向上帝认罪,而是因为有些时候,我们的心灵需要一位属灵的同伴、牧者,在我们无力靠自己挣脱罪疚和内疚的桎梏时,用爱与真理陪伴我们走出幽谷。理智上知道自己被上帝赦免,和在情感上、灵性上真实经历那种释放,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 

牧者没有赦罪权,但有属灵同伴的呼召 

牧者不是神,不拥有赦罪的权柄。这一点,我们无需避讳。但牧者的职分中,确实包含了讲道、教导、牧养、引导和安慰的责任。在大多数教会中,牧者在被按立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考察,无论是信仰教义、属灵生命,还是生活品格,都要经受验证。他们虽然仍是罪人,但他们被教会认定,蒙召在神的群羊中施行属灵照管的职责。

当一位牧者对认罪者说:“上帝赦免你”,这句话的权柄不在于他自己,而是在于他作为教会一员、作为教会所差派的仆人所发出的见证。不是他赦免,而是他见证、宣告那位已经应许赦免的主,确实赦免了。

《雅各书》的提醒:彼此认罪

圣经从未要求信徒必须向牧者认罪。但《雅各书》5章16节提醒我们:“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这节经文打开了一种群体性的灵性空间。认罪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群体的;可以是在祷告中面对上帝,也可以是在信任的属灵关系中彼此敞开。

“彼此认罪”并没有排斥向牧者认罪的可能,反倒为我们敞开了多样化的属灵实践方式。当我们愿意信任那些在我们信仰生命中陪伴我们成长的牧者时,向他们倾诉心中的罪、挣扎与破碎,也是一种走向医治的方式。

认罪的恩典与医治

一位同工分享他曾经的一次“人生认罪”。他当时很惧怕。他担心:如果牧者知道他年轻时的那些愚蠢行为,会不会改变对他的看法?他能否依然被接纳?写的时候他才发现,他真正深感羞耻的,其实不是很多,而是少数几个反复出现的罪——只是以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情境中重演。那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循环。

他带着写满罪的便签纸走进牧者的办公室,他们一一交谈。牧者没有责备他,没有居高临下。他像一位医生耐心听他讲述病症,然后开出属灵的“药方”——建议他如何在这些软弱中更忠心地依靠主。

认罪结束后,牧者拿起那张纸,把它丢进一个小铁桶里,点火焚烧,并温柔地对同工说:“主已将你一切的罪都除去了。”那一刻,他的心就像那张纸一样被火焰包围,但不是被定罪的火,而是神赦免之爱带来的温暖之火。同工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得赦免”的喜乐与自由。

在许多基督教传统中,大斋期是一段特别鼓励认罪的时间。这并不是为了让人陷入无尽的自责,而是要我们重新接触福音的核心——悔改与恩典。

认罪的本质,是省察,是归回,是更新。真正的问题往往不是“我要不要向人认罪”,而是“我是否愿意正视自己、面对真相”。许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罪,而是我们的心对罪已经失去了敏感度。我们变得麻木,甚至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我们开始自我开脱:“这不算什么”“大家都这样”或“我已经尽力了”。但在神面前,诚实的心才是通向医治的门。

认罪帮助我们抵抗那种属灵上的孤立和骄傲,让我们承认:我们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帮助,我们愿意接受指引。正如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写道:“我曾逃避自己,也逃避你。但你却一直在我里面呼唤我,光照我,使我不得不正视我心中的黑暗。”

用神的话省察

认罪的前提是省察,而省察的工具是神的话。我们可以用十诫、登山宝训,甚至保罗书信的教导来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传统灵修材料,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你是否因自己的成就而轻看他人?”“你是否为别人失败而暗自高兴?”“你是否口头饶恕,却心中仍然记恨?”“你是否让服侍成为炫耀的舞台,而非敬拜的回应?”

这些问题并不是为了让我们羞愧,而是为了我们可以被神的真光照亮,重新得力、重新得医治。我们不愿承认的,是无法得着医治的。而我们勇敢承认的,才有可能被上帝的恩典所触摸、更新。

信徒可以向牧者认罪吗?答案是:可以,但不是必须。我们可以也应当直接向上帝认罪。但当我们的良心深受折磨,当我们对神的赦免感到遥远,当我们在属灵的迷雾中无法辨明方向时,向一位属灵成熟、被教会托付的牧者敞开,也是一种恩典的道路。

认罪不是羞耻的记号,而是通向自由的入口。不是为了让我们停留在内疚中,而是为了带我们走向更新的生命。就像那张被火焚烧的纸条一样,我们的过犯在基督里已经被除去。让我们愿意在神的光中,诚实地省察、勇敢地认罪、喜乐地前行。在这个大斋期,愿你我经历这份来自天上的释放。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