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培理社交账号发文怀念37年前的第一次中国之行

作者: 编译:新迪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17 16:16:09
分享与播放

上周末,葛培理的官方脸书账号回顾了这位已故著名福音布道家37年前第一次到访中国的故事。

“1988年4月12日,葛培理和妻子钟路得一起踏足中国,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却成为了现实,”这则信息中写到,路得一直非常渴望与她的丈夫能回到她的出生地——中国故地重游,然而,“当时在这个共产主义国家开展一次布道之旅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许多的祷告、沟通以及来自中国的专家的帮助之下,这次旅程最终成行了。”

那一天是这位伟大布道家在中国为期十七天、行经五个城市的旅程的开始。“葛培理夫妇在中国的两周半的时间里,在教堂和学校传道,见面中国信徒,并参观了路德的出生地清江浦(今江苏淮安)。”

在自传《照我本相》(Just As I Am)中,葛培理提到他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就是与李鹏总理一起参观紫光阁。葛培理布道团脸书帖子中写到:“尽管他们信仰不同,但两人就精神层面的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

“在那些天里,我们尽可能多地学习,”这位福音布道家说,“许多外国和美国的媒体在不同阶段采访了我们,但他们的报道几乎没有暗示那些经历对我产生的影响。有几件事件仍然是我记忆中的特别亮点。”

在自传《照我本相》一书中,葛培理还提到了他第一次中国行中的其他亮点,包括参访北京协和医学院、在教堂布道、以及淮安之行等。

这位福音布道家的第一次中国之行的大概行程记录,在媒体报道以及葛培理的传记中都有记载。

1980年,葛培理夫妇获准以探亲的名义到华访问,后因意外受伤而暂时搁浅。1988年4月12日至28日,葛培理夫妇带着儿子以及摄影师、助手等,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联合邀请,访问中国。葛培理此前访问过70多个国家。这是他第一次访问中国。

来到中国次日,葛培理夫妇就受到中国宗教界人士丁光训、赵朴初以及全国友好协会会长章文晋等人的热情接待。席间,葛培理被称为“和平使者”,钟路得则为“中国女儿”。

当时新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紫光阁会见了葛培理夫妇,李鹏对葛培理说,“我们信仰不同,却不妨碍我们真诚交谈。”此后,李鹏介绍了中国的宗教政策以及三自教会的情况,并指出中国保障信仰自由。葛培理也不忘向他讲述基督信仰的信息。最令葛培理印象深刻的,是李鹏强调中国不能单凭物质发达而变得强盛,“中国还需要道德力量!”葛培理认为“这次面晤使我们更获得注意与信任,间接打开了一道道门户,也叫我们所拜访的信徒和教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曝光率。”

4月17日,葛培理在北京崇文门教堂布道。只有700个座位的教堂,那天居然涌入1500多人。大厅、院落甚至附近的胡同里都挤满了人。葛培理在布道中强调:“我爱中国人民,就像上帝爱你们一样”。他还把自己的妻子钟路得介绍给会众,说“她经常提起自己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但我认为,中国才是她第一故乡,美国是第二故乡。”

在北京访问一周后,葛培理夫妇相继访问了四个城市,即淮阴、南京、上海、广州。淮阴是钟路得出生的地方,她在此生活了17年。他们访问了仁慈医院旧址。在此,钟家宿舍早已打扫干净。路得绕着房子侃侃而谈,向培理和法兰细说当年。丈夫和儿子从前常常听闻这地方,现在亲历其境了。中国友人指着一所房子,说路得就在那里出生。路得突然记起一件往事,就与众人分享。在医院办公室内,地方官员兴奋地把一块石版给培理夫妇看,乃是在新院动工期间掘出的旧院大门匾额,刻着“仁慈医院”四个字。他们又送了一个锦盒给钟路得。路得打开一看,原来是昔日前门的门斗。

在南京与上海的访问中,葛培理参观了爱德印刷厂,了解了中国《圣经》出版的情况。在上海他得到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的热情接待,并了解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上海葛培理分别在清心堂和沐恩堂布道,有3000多人聆听了他的讲道。钟路德回忆:“培理在清心堂讲道。清心堂是一家登记的教会,离市中心颇远,属较贫困社区。夫妇二人按习俗用过茶,即由牧师带领,在诗班的歌声中就座。“这里有很多青年,聚会气氛活泼。培理讲耶稣的‘七个身份’时,一只蝙蝠飞了进来(蝠与福同音,乃福的象征),在会堂中飞来飞去。中国人见怪不怪,几位外国人就有点不自在。这次讲道‘大有力量,深入浅出’。”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基督教协会的帮助下,葛培理夫妇会见了中国家庭教会领袖王明道,了解中国家庭教会的概况。

4月28日,葛培理从广州出境,回到了美国,结束了第一次访华之旅。

文章部分内容编译自China Christian Dail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