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风里,上海沐恩堂迎来了复活节的主日崇拜。这座坐落于人民广场附近的哥特式教堂,主日共举行四堂礼拜。笔者参加了下午两点的第三堂崇拜。
庄严的开场
两点整,会众齐声高唱《万福泉源歌》,在悠扬的琴声中,诗班手持金色十字架缓步入场。牧师以祷告开启崇拜后,诗班献上了两首赞美诗——《走进耶路撒冷》和《我爱十字架》,歌声庄严而深情,将众人的心引向耶路撒冷当年耶稣所走的苦路。
读经与诗歌
读经环节过后,诗班再次献唱三首赞美诗,其中《因他活着》的旋律响起时,许多会众轻声跟唱,熟悉的歌词仿佛在提醒:因着基督的复活,我们才有永生的盼望。
证道:以马忤斯的复活之路
随后,苏志明牧师以《路加福音》24章13-35节“以马忤斯的复活之路”为题证道。这段经文记载了复活后的耶稣与两位困惑的门徒同行,引导他们从忧愁走向喜乐的历程。
苏牧师首先描绘了两位门徒的迷茫:他们因耶稣的受难而心灰意冷,正离开耶路撒冷,返回以马忤斯。然而,复活的基督并未放弃他们,而是主动靠近、耐心陪伴,最终让他们在圣餐中认出主。苏牧师以此勉励会众:“我们的人生也常有困惑,但基督对我们不离不弃。”
接着,苏牧师从五个方面深入剖析耶稣如何陪伴软弱之人:
1.耶稣在陪伴
“软弱中最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定罪。”苏牧师指出,两位门徒因为错误的理解而陷入软弱,但基督并未责备,而是亲自走近他们。同样,今天在迷茫中,基督也与我们同行,没有放弃我们。
2.复活的基督主动询问
耶稣问忧愁的门徒:“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苏牧师强调,真正的关怀始于倾听,基督的询问让门徒有机会倾诉内心的困惑。从耶路撒冷到以马忤斯,约25里的路程,“耶稣耐心倾听们,直到他们把困惑说出来。”
3.复活的基督讲解圣经
耶稣“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苏牧师说:“基督是最好的老师,圣经是最好的课本,而最大的果效是人心被开启。”基督在牧养他们。
4.复活的基督施行圣餐
直到掰饼时,门徒的眼睛才真正打开。苏牧师说,通过陪伴、倾听和解惑,复活的基督帮助门徒理解上帝的计划。门徒留耶稣同住,耶稣掰饼,他们认出基督。苏牧师说当我们明白真道后,要邀请耶稣住在我们心里,求宝血的洁净。
5.复活的基督在激励。通过救恩的回忆坚固两位门徒,门徒在圣餐当中眼睛被照亮,他们起身回到耶路撒冷,那里有其他门徒需要安慰。苏牧师说“这提醒我们,在哪里软弱就可以在哪里经历主的能力。”
最后,苏牧师总结道,“复活的基督的大爱对我们不离不弃,我们在走一条忧愁变为喜乐的道路。”
崇拜的尾声
证道结束后,教会的圣剧组献上舞蹈《主我愿意》,柔美的动作配合深情的歌词,不少会众感动落泪。
礼拜在全体齐唱《主复活歌》的宏大赞美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