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圆桌谈:回顾圣周,窥见中国教会新亮点

作者: 编辑部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5-08 08:21:40
分享与播放

2025年的复活节刚刚过去不久,相信许多弟兄姊妹已经开始与复活的主同行,奔赴迎接圣灵降临的道路之中。而在整个受难周及复活节期间,福音时报的同工们也远赴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参与到了各地基层教会的圣周崇拜之中。而在跟随话语与主重温祂生命的最后七天的劝勉与服侍以外,每一位同工都隐约感受到了教会在新一年的复活节中展现的新趋势。

不久前,出差归来的福音时报同工再一次聚首,共同聊了聊各地教会圣周期间的见闻,也在彼此交谈中共同梳理出一些中国教会展现出的新趋势。

以下为此次圆桌谈的记录与整理,人物姓名均为福音时报编辑部各位同工笔名。

lQDPJwYro_ECauPNAqPNA4SwHxuu9eO1vb0H62AdwVMOAg_900_675.jpg

#各地圣周活动新亮点

张尧:我们此次圆桌谈主题是复活节,也相信大家在刚刚过去的复活节活动里各自会有很多不同的观感、体验与思考,我们不妨先从最直观的谈起,先聊一聊各地教会圣周活动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差异化特点,后面我们再一起梳理教会展现出的一些共性与趋势。

李真:好,我今年受难周期间去了江苏中部和北部地市的五间教会,从最直观感受来说,我觉得这些地方的个别教会对于复活节比较注重,从教堂装饰布置,到受难周每一天设立的相关活动等方面能够明显感受到受难默想和迎接复活的氛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苏中地区的一个教堂,他们周五受难日崇拜采用了非常庄重的仪文崇拜形式,从头到尾都能让人沉浸在与主耶稣同受苦难的肃穆氛围里,这让我觉得还是非常受感动的。不过话说回来,其余地区教会的圣周气息就淡一些,感觉跟平时的聚会崇拜差别不大。

苏冉:我整个受难周复活节都是广东地区参加的,这里的教会普遍对于圣周是相当注重的,有的教会从受难周之前的四旬期就已经开始引导信徒进入了预备默想苦难,等候主耶稣复活的灵修操练道路,例如广州的一个教会,他们会在整个四旬期期间注重跟进与关注弟兄姊妹的属灵操练情况,并会在复活节当天通过PPT的形式给全教会的信徒一同回顾预苦期大家走过的道路,查看信仰是如何落地践行出来的,又是如何与主耶稣基督的复活有份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牧养实操经验。

而在圣周期间的仪式活动上面,这边教会也有一些我之前没见过的亮点,比如说有个教会牧者带领信徒一起上山采荆棘,回来再徒手编荆棘,为的就是借助这种特殊的亲历,能够让弟兄姊妹用感同身受的方式,去体会到当年主耶稣为了作为罪人的我们所受的真实苦难,进而让大家更真实地在苦难中感受这宝血救恩背后的牺牲与慈爱。

另外,深圳和广州的其他教会也在圣剧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好几个教堂在受难周以及复活节期间都编排了高水平的圣剧,有些还专门邀请了比较知名的导演来参与编排指导,为的就是通过圣剧吸引更广泛的人群走进教会,认识信仰。这些也是我在今年圣周感知非常明显的当地特色。

晨星:我受难周去了陕西一些基层教会参加聚会,整体下来,我觉得当地比起圣周的礼仪、布置和活动来说,教会对于话语的重视程度明显是更高的,不管是县城教会还是城市教会,圣周期间的聚会证道都是围绕这主耶稣在受难周所走过的道路展开的, 而且证道内容都非常深刻,能明显感受到当地牧者在属灵层面是非常用心在预备话语的。而信徒对于话语的反应也普遍都是非常有触动的,我在西安参加了好几场培灵会和祷告会,教会里总能看到流着眼泪听道和祷告的老年弟兄姊妹,这对我来说也是非常触动的事情。

九歆:嗯,我今年主要是去了湖北参加受难周活动,不过同时也在线关注了浙江教会的一些相关活动,我觉得两地教会在圣周期间的表现差异还是蛮大的。

浙江教会历来对于受难周复活节都是非常重视的,从今年我从认识的牧者以及信徒方面收集到的消息来看,今年不少地市教会的活动规模比往年更活跃了,而且普遍更加注重四旬期的属灵预备,有相当一部分教会都在带领信徒通过灵修一起走“四十天灵程道路”,而这也给受难周做了非常踏实的属灵铺垫。而圣周期间,杭州、宁波的一些大型堂会还做了苦路十四站的特别活动,让同工背着齐人高的木头十字架,按着教堂的14个站点绕行一周,会众在后面跟随行走、默想,最后一起在烛光里做认罪祷告,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沉浸式的一种体验,能够帮助信徒在话语之外以一种更切实或者更多元的方式感受主耶稣的受难。

但我在湖北当地参加实地聚会时,我觉得这里的教会在圣周期间的活动就相对简朴低调了不少,除了个别教堂在团契日和受难日举行了濯足礼和圣餐礼之外,其他不少教堂大多都是默想居多。但不得不说,可能是地方教会属灵传统有别吧,这里的信徒反而对于圣周默想的参与度是相当高的,每天都有很多弟兄姊妹来到教会参与默想灵修。

何夕:我在安徽参加圣周聚会的感受跟陕西这边还是有些相似的,都是比起仪式布置更加注重话语,很多乡镇基层教会的话语性非常强,信徒参与聚会的热情也非常高,有很多老年弟兄姊妹甚至凌晨五点钟就来教会参加聚会了。

而很有意思的一个点是,这里的基层教会很多对于圣周以及复活节是没有什么神学或礼仪层面的强调,他们看待圣周的观念反而更加朴素,我记得当地一位老牧者在讲道中就强调教会不刻意注重过复活节,而是“每个主日都是复活节。”依我看当地县乡教会中,持这样观念的牧者信徒应该不在少数,因为这些教会确实都没有什么活动。

至于省会大城市的教堂,活动就相对丰富一些,但是话语依旧能明显感受出来是他们非常注重深耕的领域。

袁阳:我圣周是在上海参加的,相比刚才大家提到的各地情况,我觉得上海教会在圣周活动期间展现出的非常明显的点就是礼仪性非常的强,崇拜氛围非常的庄严圣洁。不管是用心的教堂装饰布置,还是圣诗班的献诗,以及全备的崇拜仪文,再加上切合受难周以及复活节主题的高水平证道,我觉得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属灵的震撼。

另外我也想补充的是,上海教会在读经方面也很注重沉浸感的体验,在受难日崇拜诵读启应经文的时候,牧者让大家按着不同角色扮演官兵、彼拉多、祭司长以及主耶稣来读经,也是希望藉着这种方式让会众感受到主耶稣舍命的爱和罪人的悖逆,当时也有许多信徒读经的时候是带着哽咽在读的。

张尧:我今年圣周期间在北京先后参加了七座不同教堂的崇拜,我觉得北京教会圣周活动的亮点也同样是沉浸式体验。整个受难周包括复活节期间,北京各区的教会除了基本的崇拜聚会以外,都设置了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信徒参与,从受难日观影,到泰泽祈祷会,再到希伯来赞美……借着这些活动,我能够看到教会在用更多元的方式,帮助弟兄姊妹以及慕道友以更为感性的方式去真实感受主耶稣为罪人所受的苦难以及复活的喜乐。

而另一个亮点就是北京教会在面向新人布道这一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针对性,我在北京各个教会参与聚会期间,每个教会基本都设立了布道会,而且从布道会的证道信息来看,也是针对新人慕道友做了更切合他们状况的调整,比如适当减轻神学释经方面的深度,而是用更生活化的视角去阐述耶稣基督的救恩之于个人的绝对关系,以及怎么样让复活的主成为生命再次出发的力量泉源,而且许多牧者的证道风格也非常有感染力,这也让布道会的质量更是锦上添花,好几个教会的布道会都有几十位慕道友现场决志归主,这都是藉着话语在救恩里结出的果子。

此外还有的亮点就是北京教会圣周崇拜的神学性了,教堂布置以及礼仪背后都有着神学层面的意涵,而且牧者还会在证道中向大家进行解读,这也确实能看出作为一线城市教会的水平吧。

1746697117768264.jpg

# 圣周活动背后的新共性与新趋势

张尧:我们刚刚一起回顾了全国各地教会圣周活动的见闻,而借着刚才的分享,想必大家都能在这些各地特色鲜明的属灵差异背后,感受到中国教会蕴涵着的共性活力与趋势,也期待大家结合各自想法,一起寻找到更有益于教会未来发展的关注点。

何夕:我个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两个点吧,向内是更加注重信徒对于圣道的理解和落地,向外就是普遍都更加注重将圣周作为传福音的窗口,开始尝试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来向慕道友来诠释与展现福音。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圣道永远是教会的根基。

九歆:是的,我也觉得注重福传是今年各地教会共同展现出的一个非常积极的共性趋势。据我结合早先自己对各地基层教会的布道事工情况的汇总了解,一般圣诞节的布道热度会相对比复活节高出不少。除了东南沿海地区部分教会比较热衷布道会以外,其他不少地方在复活节活动方面大多还是面向内部信徒,默想、省察、庆祝、感恩。但今年在听大家分享的时候,我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有越来越多的基层教会都在尝试着用更加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吸引新人慕道友的青睐,让更多人能够在主耶稣复活的日子走进教会领受救恩。这也可以算是教会在践行大使命方面更加迫切的一个体现吧!

张尧:嗯,我觉得还有一个点就是,透过圣周的一系列崇拜活动,能够感知到中国基层教会在神学性层面显现出的点滴进步的趋势。从崇拜礼仪深入基层堂会,到圣道结合教会节期的神学阐释与呼召引领,在这些表象之外,实际展现的是神学教育在基层教会之中的普及与深入,以及接受过神学装备的新一代牧者同工逐渐开始在教会中担纲重任,帮助基层教会以一种在真道中更加扎实的姿态去面对世俗化的冲击的趋势。而这一趋势对于中国教会而言,是一个很宝贵的属灵基础的搭建,能帮助教会将焦点更聚焦在圣经真理之上,从而逐渐走出迷信化、世俗化与空洞化的状态。

九歆:对,我也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借着圣周活动,我能看到绝大多数教会还是在时代下努力去探索尝试如何剥离掉教会外在泡沫性的内容,回归到更本真的话语实质的倾向,这是一个比较有盼望的趋势。

lADPJw1WaIWcMlHNBaDNBDg_1080_1440.jpg

# 盼望之外,教会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

苏冉:我认为教会在注重福传之余需要在一线服侍同工的装备与培训方面再提升优化一下。我圣周期间参加了一场新人布道会,尽管接待同工的态度确实非常温暖热情,但是在向第一次走进教堂的年轻慕道友介绍福音时,交流方式还是有一些生硬刻板在里面。比如我看见一位义工姊妹跟一个首次来到教堂的小姑娘交流信仰,也没什么简单的沟通就开始自顾自的输出信息,感觉到后面小姑娘就有点坐不住了。后来我跟她闲聊才知道,这位姑娘原本就是基督徒,只是从外地第一次来,这样“过度的热情”虽没什么大碍,但确实还是让她有点难以招架。

类似这样的情况我观察到了不少,所以我个人觉得,教会注重抓住窗口机遇努力福传本是好的,但如果能够在福传交流的方式以及接待新人的姿态方面更加注意,我觉得这能够让教会的福传事工更上一层楼。

九歆:深有同感啊,我这次也遇到了相关的经历,不过是情况反而有些“极端”了。当地教会近年来一直深受异端拉羊的情况影响,所以一直在专注防范工作。但是我这个外来信徒在圣周期间参加活动,也被教堂的接待同工当成了“异端”,还闹出了一些小误会。虽然后面通过沟通介绍化解了,但是也给我一些思考,那就是教会应该怎样做好异端抵御以及接待新人这二者事工的平衡,即既让教会拥有亲和力,成为迷羊的家园,又能把狼群抵御在教堂之外,这应该成为我们接下来关注的一个新话题。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