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清晨,韦曲老街早已热闹非凡。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与电动车鸣笛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市井生活的交响曲。当我走近韦曲基督教堂时,一阵悠扬的赞美诗声从喧闹中穿透而来,格外清晰。
今天是教堂复活节聚会的第二天。刚到门口,就看到几位身着绿色马甲的青年团契成员正小心翼翼地搀扶一位老人上台阶。他们弯着腰,轻声细语地询问老人的需要,动作温柔而耐心。正想悄悄走过,青年团契负责人Z弟兄突然叫住我:“中午能来帮忙服侍吗?”我欣然应允。
由于教堂空间有限,中午聚会结束后,弟兄姊妹们需要在自己的座位上用餐。我们这些服侍人员则负责将饭菜从四楼餐厅运送到各个楼层。11点40分,青年团契的成员们准时集合在餐厅。厨房组已经准备好了地道的西安烩菜和馒头,香气扑鼻。
大家迅速分组,戴上头套、口罩和手套,将饭菜、碗筷整齐地码放在推车上。Z弟兄细致地叮嘱着注意事项:“发餐时要先发筷子,再盛饭,最后发馒头。盛烩菜一定要从底部舀起,这样每个人都能分到均匀的食材......”
当我们下到二楼时,上午的聚会刚好结束。随着谢饭歌的旋律响起,整个会场充满了温馨的氛围。Z弟兄拿着话筒轻声提醒:“请大家保持安静,耐心等候,每个人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
我们默契地分成几个小组:有人负责分发筷子,有人传递馒头。我和两位姊妹配合着,一位负责盛菜,我们三人沿着过道依次排开,像一条小小的流水线。热腾腾的饭菜从我们手中传递,最终送到每一位等候的弟兄姊妹面前。
“当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接过盛满饭菜的碗时,她布满皱纹的手在碗边顿了顿,抬头冲我笑了笑。“谢谢你啊,辛苦了。”她的声音很轻柔,却让我心里很喜乐——原来这就是服侍的意义:不是完成一项任务,而是让每个被忽略的角落,都感受到被看见的爱。
就这样,不到二十分钟,整个教堂里就飘满了饭菜的香气,每个人都吃上了美味的午餐。我们始终守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时在过道间轻轻走动,留意着每一位弟兄姐妹。“还要加些菜吗?”“再来个馒头吧?”我们小声询问着,看到空了的碗就立即添上。
约莫一刻钟后,陆续有人放下碗筷,我们便轻手轻脚地开始收拾——先收齐筷子,再叠好碗,同时有人发放餐巾纸给有需要的弟兄姐妹。当摞成小山的碗盘被送到厨房时,几位自愿洗碗的弟兄姐妹已经挽起袖子站在水池前,他们的手泡在泡沫里,熟练地搓洗着碗上的每一处油渍。
这次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一场圆满的聚会背后,需要很多人默默的付出。教会地处老城区,信徒以老年人为主,更需要细致的服侍安排。在复活节聚会的前几周,青年团契的成员们就已经开始主动报名服侍,组成了安全组、接待组、保洁组和厨房组等服侍团队。
Z弟兄常说:“趁着年轻多服侍他人,将来也会有人来服侍你。”他总是提醒青年团契的姐妹要操练安静的心,少说话多做事。在这次复活节聚会前,他特别嘱咐:“服侍时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先完成分内事,再去帮助同工。保持秩序,让通道畅通,我们自己首先要做有秩序的人。”
通过这次服侍,我不仅感受到了教会牧者同工们的辛劳,更深刻体会到基督之爱的实在。教会是神的家,我们每个年轻人都应当起来,用实际的行动来建造这个家。相信神必纪念每一位甘心服侍的人,为他们预备那永不朽坏的冠冕。
望着教堂里大家满足的笑脸,听着他们真诚的感谢,我恍然明白:真正的复活节精神,就藏在这一粥一饭的温暖传递中,藏在每一个默默服侍的身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