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工表示,在教会侍奉是不容易的。他们会遇到一些生活的压力,同时还存在别人的不理解。虽然是侍奉主的人,抗压能力会比其他人强一些,但若面对的都是别人的“要求”和“吩咐”,却没有得到体谅和宽容,其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
虽说承受这样的压力是作为一名牧者应当具备的基本功,但如果我们能对他们多些体谅,又何乐不为呢?不仅能鼓励他们的侍奉,还能使侍奉的环境更加美好。
牧者也是普通的人,竟成了万能急救站
虽说牧者是上帝的仆人,是对他们的尊敬,表明他们是为神作工的人。但从实际的情况来说,他们也是普通人,和我们有一样的性情和身体结构,并不是超人,也不多个鼻子多个眼睛,更没有什么超乎常人的超能力。
对信徒来说,当我们有难处了,可以随时找牧者寻求帮助,或是请求代祷,或是帮助我们出谋划策,更甚者家庭中的私事也来找。牧者在面对大家的各样需求时,也都是尽量帮助。但当牧者有难处时又该寻求谁呢?可能有的弟兄姊妹会说:“当然是向主祷告,寻求神的帮助。”这自然是没有错。我们自己有难处时知道找牧者,继而寻求神;那这些牧者呢?他们不是万能的,也会有软弱,需要有一起的同工,能够倾诉的对象,彼此扶持。
付出的牧者,牺牲的家人
为教会侍奉,就是要付出的,不仅是自己的付出,家人也需要付出。我对这一点很有感触。
我的父亲是侍奉者,在我3岁的时候父亲读了神学,神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教会侍奉。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很忙,忙到家里的任何事情都顾不上,都是我妈妈在做。
小的时候,家里有几亩田,那时候种地很辛苦。不仅没有现在的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等,还要交粮食税。各家各户的产量也都不是很高,每到收粮食的时候,都是一个家庭里从老到少几把镰刀。但我的父亲要忙教会的事,这些事情也都落在了我的母亲身上。
别的家庭里都是至少两人在收,而我家总是妈妈一个人。我那时候还小,就坐在田里,不帮倒忙就算是帮忙了。就这样,日子慢慢过来了。
有时候,因为一些生活琐事,他们也会争吵。毕竟,一两次顾不上家里可以理解的,但总是顾不上,谁能没意见呢?更何况,做传道挣不了多少钱,使得家里生活压力变大,更容易有矛盾。
好在父母都有信仰,经历过神的各种管教,最后都降服在主的面前,哪怕再辛苦,也要侍奉主。家人就相当于后方看守兵器的,看起来不起眼,但其实有很大的作用。
不能只有要求,没有体谅
有很多侍奉的人进入禾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一直在被要求做事,很少会有真正的体谅。
总是有很多人对我们这些侍奉的人说:“你应当这样,你应当那样;你应当做好这件事,你应当做好那件事;这就是你的本分,这是你的责任……“类似的话想必大家比我更清楚和熟悉。
提高对侍奉者的要求是好事,但不能只有要求却没有体谅。比如现在不断地要求侍奉者要提升自己,包括他们的社会学历和能力,提倡双通人才,要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基督教神学知识。提升能力是好事,对教会和侍奉都有益处,但有要求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一件事,提高并保证侍奉同工的待遇问题。
有些侍奉同工(全职)一个月拿着两三千元的工资,既要求他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求他精通神学和圣经知识;既要能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又要能接地气的讲道。在这样高的要求下,却只给这么少的待遇,是不是有些太苛刻了。毕竟人是要生活的,只有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是他们不为此担心,才能为更好地为侍奉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侍奉的人因为经济的缺乏而导致生活压力,每天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计算和对比哪家买菜能便宜几块钱,买什么东西能划算一些,这又如何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身上呢?即使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
教会对侍奉的同工们有各样的要求,是健康发展的需要。但也要对他们有理解和体谅的心,包括心灵上和物质上的双重关怀。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