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在庄严而喜乐的礼仪中,第267任罗马主教正式就职。他取名“良十四世”,既承继教会历史中的某种温和与智慧,也带来一股新的属灵气息。
8日,他从圣彼得大教堂阳台走出时,轻声向世界说出“愿你们平安”。在那一刻,我们看见的不只是一个教宗继承者,也是一个内心深处被上帝的话语塑造的朝圣者。这是他作为教宗的第一个礼物——不是声明,也非纲领,而是平安。
为你们我是主教,和你们一起我是信徒
教宗良十四世的本名是罗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生于美国芝加哥,是一个在信仰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的信仰之路,并非始于权势或特权,而是根植于基层堂区生活。他在圣奥古斯丁修道院中学接受教育,在维拉诺瓦大学获得数学学位后,转而回应神的呼召,委身奥古斯丁会的修道生活。
从早年的属灵形成开始,良十四世便被奥古斯丁会灵修深深吸引。他在《忏悔录》中读到信徒的挣扎、泪水与归向,也在《上帝之城》中感受到一个信仰者面对动荡时代的属天盼望。这些文字不仅滋养了他的灵魂,也塑造了他的领导观。对他而言,领导并非统治,而是同行,是在真理中彼此建造;修会生活不是孤独奋斗,而是群体共生,在爱中互为肢体。
在首次公开讲道中,良十四世自称“圣奥古斯丁的儿子”,他还引用圣奥古斯丁的话自我定位:“为你们我是主教,和你们一起我是信徒。”这句言简意深的话,昭示了他的属灵立场:在牧养中彰显权柄,在群体中学习顺服。他不追求外在的荣耀,却愿意在教会的群体生活中,见证真理、活出谦卑。这种“以群体为居所”的灵修气质,将深刻影响他未来的教宗事奉。
“在路上”的信仰旅程
良十四世在首次公开讲道中,他邀请信徒们一同“朝向上帝为我们预备的家乡”前行。这不是一次旅途的比喻,而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奥古斯丁强调:信仰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一场动态的寻求与回应。在基督里行走,是信仰的本质;教会是一起在路上的同行者,而不是一群坐在港口等待风平浪静的观望者。
这位新教宗特别强调“家的渴望”这一深刻的灵性意象。他指出,人类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对“未曾去过之地”的乡愁。奥古斯丁曾言:“我们为你而受造,我们的心若不安息于你,便不会得着安宁。”良教宗将此理解为“属天国籍”的呼唤: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我们的真正归宿,是那在基督里应许给我们、但仍在路途上的“上帝之城”。
正因如此,他特别关注那些在世上无家可归的人群——移民、难民、流离失所者。他谴责这个世界对怜悯的冷漠,呼吁教会不应以安逸自满,而应张开双臂,欢迎每一个迷失者、受伤者和寻家的灵魂。他呼吁一间“宣教的教会”,不仅向世界传递信息,更愿意去亲身进入痛苦,走进人心深处的饥渴。
属灵领导的样式
良十四世的神学不是象牙塔里的理论建构,而是在泥土里长出的真理。他曾在秘鲁长年牧养,在偏远山村中与人民同住共食。在无电无水的环境中,他以沉静的见证陪伴最边缘的群体。
他见证了一种在困苦中生出的坚忍信仰:不是因为环境优渥而信靠上帝,而是即使失去一切,也不放弃福音盼望。而福音的工作,就是在这些断裂中,重新带来连结、盼望与爱。正是在安第斯山脉的年日中,他学会了什么是走进人群,什么是与人同行,什么是以群体塑造自己。他不只是牧者,也是弟兄。
在庄严的就职仪式上,良十四世郑重接受了象征教宗权威的羊毛披肩与渔夫戒指。这一刻,他深知这神圣的权柄意味着更重的使命而非特权。在多个公开场合,他反复强调:教会中的领导力不在于掌控权力,而在于以仆人之心担当责任。这位新任教宗动情地表示:"我今日站在这里,并非因我有什么过人之处。相反,我怀着敬畏与谦卑之心,以你们中普通一员、以弟兄的身份来到你们中间。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成为守护你们信仰的仆人,传递喜乐的使者。"这番肺腑之言,展现了他对教宗职分的深刻理解与虔诚态度。
良十四世的领导风格,不是从管理学或战略框架中衍生出来的。他根植于奥古斯丁会传统的灵性,视领导为一种神圣的责任——不是控制、不是扩张,而是为了塑造教会成为真理之家。他也特别强调“聆听”的重要性。
在担任主教部部长期间,他以耐心与细致著称。他并不急于作答,而是愿意花时间了解地方教会的挣扎与渴望。他所推动的人事任命,不是建立在人脉或政治操作之上,而是出于对圣灵引导的敬畏与寻求。这种属灵敏感性,也正是今日教会所迫切需要的品格。
在他第一次公开讲道中,良十四世引用了彼得的宣告:“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他指出,这句宣告不仅关乎彼得的信仰,也是每个信徒都必须面对的生命问题:我如何认出耶稣是谁?我是否愿意在拒绝与冷漠中坚持祂的道路?他指出,今日世界对基督的拒绝并非出于无知,而是出于祂的“道德要求令人不适”。他提醒教会不要因此妥协福音的本质,而要在爱中坚持真理。这不仅是一种护教立场,也是牧养的核心——福音不是令人舒适的信息,而是一种呼召,呼召我们背起十架,走那条与世俗反向的道路。
良十四世的出现,带来一种来自深井的声音。他不是那种喧哗的宗教人物,却在静默中拥有令人信服的属灵重量。他让我们看见,一位领导者的力量,不在于影响力的大小,而在于他是否愿意俯身与最小者同行。
作为新教徒,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期待什么?不是世界的掌声,也不是教会结构的剧变,而是一种更深的呼召:去真诚地爱,去谦卑地聆听,去忠实地同行。正如他所说:“我们必须一起设法成为一个宣教的教会,一个搭建桥梁、对话的教会。”
愿我们都能在跟随基督的旅程中,将这份源自信仰深处的平安与喜乐,真实地传递给这个世界。历世历代的圣徒见证告诉我们,在充满撕裂的时代,信仰最有力的见证,往往不是宏大的宣言,而是那些甘愿俯身、默默服侍的生命姿态。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