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舵,引领青春之舟——《解码青春期》读后感

作者: 思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7-22 11:36:31
分享与播放

作为一名牧师,同时也是三个青春期孩子(18岁、14岁、11岁)的母亲,我深知养育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旅程。近日,我读了《解码青春期》这本书,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育儿道路上的迷茫之处,也让我从牧者关怀的视角,看到了这本书对众多家庭的深远意义。

理解青春本质,消弭亲子冲突

在牧会的过程中,我见过太多因亲子矛盾而陷入痛苦的家庭。许多父母将青春期视为“洪水猛兽”,对孩子的情绪波动和叛逆行为充满焦虑与愤怒。而《解码青春期》让我深刻认识到,青春期并非“问题阶段”,而是孩子“大脑重组 + 身份探索”的关键时期。孩子那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有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原因,比如前额叶皮质未发育完全,导致他们情绪控制能力较弱。

作为母亲,当我了解到这些知识后,面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14岁的孩子突然情绪爆发时,我不再像以往那样指责,而是默念“这是大脑发育的正常现象”,用冷静和包容去回应。对于即将进入青春期的11岁孩子,我也能提前预判他可能出现的敏感行为,如突然注重隐私,从而避免过度反应,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从牧者的角度看,我希望更多的父母能读到这本书,以科学的视角看待孩子的行为,减少因误解而产生的亲子冲突,让家庭成为充满爱与理解的港湾。

掌握沟通秘诀,筑牢信任之基

沟通是亲子关系的桥梁,但在青春期,这座桥梁常常摇摇欲坠。书中强调的“倾听>说教”“提问>命令”的沟通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在牧会中,我常常鼓励信徒们要用心倾听他人的声音,在亲子关系中同样如此。

对于18岁即将成年的孩子,我每周会安排一次咖啡或者奶茶时间,用开放式问题引导他表达,如“大学申请压力大吗?需要我做什么?”这种平等的交流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当14岁的孩子抱怨学校时,我不再急于给建议,而是先共情“听起来你很沮丧”,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对于11岁的孩子,我通过一起做饭等共同活动,创造自然对话的机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彼此的了解。我希望将这些沟通技巧分享给更多的父母,让他们学会用爱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

设定合理边界,化解权力之争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设定边界与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做到既不越界又能让孩子接受,是一门艺术。书中教我们区分“原则性问题”(如安全)和“可协商问题”(如穿衣风格),并建议让孩子参与规则制定。

我与18岁孩子共同制定宵禁时间,明确“安全”是底线,但尊重他的社交需求。对于14岁孩子玩手机的问题,我们签订协议,如“作业完成后可用1小时”,而不是强行没收。对于11岁的孩子,我用家庭会议的形式讨论家务分工,赋予他选择权,如“你愿意倒垃圾还是洗碗?”这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减少了权力斗争,也让家庭规则更加容易执行。作为牧者,我鼓励父母们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规则,让孩子在有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洞察需求信号,给予精准支持

青春期孩子的行为往往是其内心需求的表达,如顶嘴可能是渴望独立,封闭自己可能是寻求关注或缺乏安全感。书中让我学会了识别这些“需求信号”,并给予针对性的支持。

当18岁孩子突然疏远家庭时,我给他空间但定期传递“我随时在”的信号,如发条简短信息,让孩子知道家永远是他的避风港。若14岁孩子成绩下滑,我先了解原因,是学业困难还是社交困扰,而不是直接惩罚。对于11岁孩子突然的黏人行为,我增加陪伴时间,如睡前10分钟聊天,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我希望父母们能用心去观察孩子,读懂他们行为背后的语言,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爱和支持。

转变角色定位,成为成长教练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角色也需要不断转变。书中提倡父母从“管理者”转变为“提建议的教练”,这一观点让我深有感触。

对于18岁孩子,我鼓励他自己解决大学申请问题,只提供资源和情感支持,让他学会独立面对生活的挑战。当14岁孩子遇到朋友矛盾时,我用提问引导他思考,如“你觉得哪种处理方式最合适?”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11岁孩子,我允许他自己规划周末时间,即使安排不够合理,也让他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作为牧者,我希望父母们能放下“掌控一切”的心态,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自信的人。

注重自我关怀,避免养育倦怠

在照顾孩子的同时,父母也需要关注自己的情感能量。书中提醒我们要避免养育倦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每天会留出30分钟独处时间,哪怕只是泡澡或散步,让自己放松身心。我与伴侣或朋友组建“支持小组”,分享育儿压力,从他人那里获得鼓励和支持。当我在育儿中犯错时,如某天对孩子发了火,我会事后道歉并示范如何修复关系,让孩子看到面对错误的正确态度。我希望父母们能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只有自己充满能量,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

针对不同年龄,实施差异策略

书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提供了相应的策略,这让我在养育三个不同阶段的孩子时更加得心应手。

18岁的孩子正处于独立身份建立的关键时期,我逐步赋权,让他自己管理零花钱,但提供理财建议,培养他的责任感和理财能力。14岁的孩子处于社交认同敏感期,我帮助他建立健康友谊观,邀请他的朋友来家聚餐,观察互动,引导他选择积极向上的朋友。11岁的孩子身体开始变化,自我意识萌芽,我送一本青春期科普书给他,主动讨论身体变化,保护他的自尊。我希望父母们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合适的阶段得到合适的发展。

分享与践行,共筑美好家庭

这本书不会让我们立刻成为“完美父母”,但它能为我们提供科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找到介于“控制”和“放纵”之间的平衡点,为不同阶段的孩子提供差异化支持,同时在育儿中保持心理健康,避免耗竭。

我建议父母们先重读书中关于“10 - 14岁”和“15 - 19岁”的章节,针对自己孩子的需求做笔记。然后尝试每周实践1 - 2个书中的小技巧,如“每天用1分钟真诚赞美每个孩子”,观察效果。还可以和孩子们分享书中提到的青春期知识,如大脑发育图,帮助他们理解自己,减少对立感。

养育三个青春期孩子如同同时驾驭三艘驶向不同方向的船,而《解码青春期》这本书就是我们的航海图。它不能平息所有风浪,但能让我们知道每艘船需要怎样的导航。作为牧者,我愿意将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家庭,让我们一起以爱为舵,引领青春之舟驶向光明的未来。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充满爱与温暖,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成长,成为合神心意的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