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在中国热映,引起了广大国人的关注。尤其是影片中日寇的凶残以及遇难同胞的苦难,得到了大家的共鸣,从而更好地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南京照相馆》的历史原型是,当时在华东照相馆的15岁学徒罗瑾,在冲洗日军少尉送来的胶卷时,震惊地发现其中全是日军屠杀中国军民和奸淫中国妇女的照片。愤怒的他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加印了16张照片装订成册,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后来这本相册虽因意外流转,但最终由他的同学吴旋交给南京临时参议会,成为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判决书的重要证据,即“京字第一号证据”。
其实这些只是南京大屠杀证据的一部分,当时在南京仍有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记录了日寇的暴行,成为无可辩驳的证据。比如当时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拥有一部16毫米摄影机。而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这台机子发挥了重要作用,将日军的暴行记录下来。并让传教士费吴生将其秘密送出南京,并在此后制作成纪录片,很快就在美国上映。这引起了很多爱好和平人士的愤慨,纷纷谴责日军的兽行。更成为日寇南京大屠杀珍贵的影像资料,为这场暴行无可争议的铁证。
此外,程瑞芳日记、战后中国政府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调查档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侦查、起诉、审判日本战犯档案以及约翰拉贝、魏特琳、贝德士等外籍正义人士的记录,都成为揭露日寇在南京暴行的铁证。
早在日本投降后,各方就开始收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以作为审判日本战犯的依据。当时共调查敌人罪行案件总数达2784件,每份调查表都对被害人、证人和调查者有详细记录,调查方法专业,程序和证词具备法律意义。最终让穷凶极恶的松井石根、谷寿夫、向井敏明、野田毅等等刽子手受到了应有惩罚,告慰30万遇难同胞。
东京审判结束后,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妥善保存在中国的多个重要机构,如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以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些档案成为历史的守护者,承载着那段沉重的记忆 。
2014年3月,国家档案局以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秘书处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提名表,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经过教科文组织多方调研,最终在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这不仅是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国际确认,也让这些档案的价值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为人类保存了这段惨痛的记忆。此后,相关部门对档案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数字化、编排,并创建数据库,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这些珍贵资料。2017年,中国国家档案局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影印出版,让更多人能够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