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影像胶片,是如何被秘密送出并被曝光的?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11 13:11:45
分享与播放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马吉牧师拿着摄像机,拍下了日寇的罪行,成为这一惨案的铁证。那么马吉拍下的影像,又是如何躲过日寇的封锁,送出南京的呢?

而必须感谢一位国际友人费吴生(George A. Fitch,1883—1979),原名乔治·费奇。由于在苏州出生,因而有“吴生”之名。他来自一个传教士家庭,整个家族共有16人来华宣教。其父费启鸿更是教会的重要骨干,曾任上海美华书馆主任、《教务杂志》总主笔等职。

费吴生长大后,先在苏州教会侍奉,后辗转于上海、南京等地。因从小在中国文化熏陶下成长,十分熟悉中国语言与文化,从而能够与广大民众打成一片。

费吴生长期投身教育事业,参与创办学校、推广平民教育,致力于通过教育改善中国社会。他还积极参与赈灾、医疗救助等公益活动,在灾荒年间组织物资发放,缓解民众困境。

南京大屠杀期间,费吴生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委员兼行政主任总干事。他与其他国际友人一道,为救助中国难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约翰·马吉牧师拍下日军暴行后,如何将这些资料送出南京成为一个难题。正巧1938年初,费吴生通过与日寇交涉,获得离开南京的机会、在他临行前,马吉找到了,希望能够将这些影像带出去,向世人揭露鬼子暴行。

长期在华生活的费吴生,对中国人有着深厚感情,更为日寇的禽兽行为感到愤怒。于是他没有丝毫犹豫,决定冒险将几卷胶片带出南京,让世人知道在南京发生的惨案、

日军为了掩盖罪行,在南京城内外设置了层层关卡,对撤离人员的行李进行严苛搜查。费吴生将马吉交托的胶片仔细包裹,将其缝在了驼毛大衣的衬里内。1月19日,穿着驼毛大衣的费吴生登上了开往上海的日本军列。由于当时气候寒冷,鬼子兵根本不会怀疑这个裹得严严实实的美国人衣服里藏着秘密,也就没有进行搜查,就这样费吴生顺利地把胶片送到了上海。。

到了上海后,费吴生立刻找到柯达公司,并与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对影片进行了剪辑,并根据约翰·马吉的说明,为影片的各个部分配上了英文标题。影片剪辑后由柯达公司制作了4份拷贝。

这些影像在美国一经公开,立刻引起全球哗然,日寇的暴行被真实地展现出来,他们所谓“皇道乐土”的谎言被彻底揭穿。而在抗战后,在审判南京大屠杀战犯时,这些影像更是成为重要铁证,将这些刽子手送上了刑场。

抗战胜利后,费吴生继续在中国从事公益工作,并于1949年后返回美国。可他仍然关注中国的发展,撰写了一些回忆录。再加上他早年在华的关于抗日战争、教会活动、中美关系以及个人通信等等形成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费吴生夫妇档案汇编》,成为研究中国民国时期的重要史料。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