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简称世基联)第六届世界信仰与教制大会以及全球普世神学院(Global Ecumenical Theological Institute, GETI)的与会者们参加了一次感人至深的属灵体验之旅,亲身感受埃及瓦迪埃尔纳特伦延续至今的科普特修道传统。

瓦迪埃尔纳特伦位于海平面下23米的沙漠盆地,地貌独特,以富含盐分的湖泊、沼泽和天然碱盐沉积而闻名。在早期基督教文献中被称为斯基提斯(Scetis 或 Skete),是最早的基督教修道中心之一。与尼特里亚(Nitria)和凯利亚(Kellia)一起,这里孕育了影响全球基督教的修道传统。今天,瓦迪埃尔纳特伦仍是三处历史沙漠定居点中唯一拥有活跃修道社区的地方,因此被视为科普特正教会的属灵中心。

当天,与会者参观了该地区两座最具历史意义的修道院:大圣马卡里乌斯修道院(Monastery of St Macarius the Great)和巴拉莫斯修道院(Monastery of Baramos),并在安那福拉静修中心(Anaphora Retreat Center)进行了反思与团契交流。

大圣马卡里乌斯修道院由圣马卡里乌斯本人于4世纪中叶创立,在塑造修道生活的组织结构和灵修纪律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传统后来传播到基督教世界的其他地区。许多科普特牧首的渊源可追溯至此修道院,凸显了其对教会的持续重要性。
巴拉莫斯修道院约建于公元335年,奉献给圣母马利亚,是瓦迪埃尔纳特伦现存四个修道社区中最北的一座。其名称源自希腊语“Paromeos”,意为“属于罗马人”,凸显了与圣马克西姆(Maximus)和圣多米蒂乌斯(Domitius)的古老联系。修道院历史上经历了沙漠袭击和重建等考验,但至今仍培养着祷告、接待与研习的社区。其圣人包括黑摩西(Moses the Black)、圣阿巴·伊西多尔(Saint Abba Isidore)和圣阿尔萨尼乌斯(Saint Arsanious),他们都以虔诚信仰和悔改的生活为人敬仰。

在实地参访这些古老遗址的过程中,历史、信仰与文化交织的氛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协助此次访问的科普特正教会(Coptic Orthodox Church)成员娜达·阿米尔(Nada Amir)表示:“我们的文化与古老的灵性紧密相连,因此每一次共同前行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这种深度。今天的参访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双重性:从金字塔到修道院,将埃及古文明与科普特文明融合在一起。”

全球普世神学院的与会者,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尼萨牧师(Geneysa)则描述了他所感受到的深切的联结感:“我感到蒙福,因为我可以面对这些建筑,感受到与上帝的连结……这里看到的景象,是我来之前从未见过的,我感到非常蒙福。”
最后,一天的活动在安那福拉静修中心以参观和特别庆祝活动画上句点,与会者在沙漠的宁静中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来自希腊福音教会(Evangelical Church of Greece)的索提里奥斯·布基斯博士(Sotirios Boukis)指出:“在圣经中,上帝多次在旷野中与祂的子民相遇……我们今天的访问让我们得以一瞥上帝在这里的工作,以及上帝如何通过那些服侍他的人展现祂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