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工问我丧事礼拜主持时应当选哪里的经文,我心中很是疑惑,为什么她不问本教会的牧师呢?一问才知道,原来该牧师从来不参与教会的丧事礼拜,就算是别人邀请,牧师也总找各样的理由推脱,到最后干脆就将丧事礼拜这一块直接丢给义工。这一情况也使我很惊讶,要说牧师参与得少可以理解,毕竟他们也很忙碌。但从来不参与好像不是很合适,这无论是对他自己的侍奉,还是对信徒来说,都不能算作一件好事。
不利于讲道和其它的侍奉
对于一个在教会侍奉的人来说,与信徒生命历程的深度联结,是讲道能够触动人心的重要根基。丧事礼拜正是信徒在面对生命终极议题、经历哀伤与困惑时最需要属灵引导的时刻,牧师若长期缺席,便会逐渐失去对信徒真实生命体验的感知力。当讲道内容无法贴合信徒在生死关头的思考与挣扎,缺乏从实际苦难中提炼出的安慰与盼望,就容易沦为空洞的理论宣讲,难以真正进入听众的内心。
同时,牧师的侍奉本应是全方面的牧养,包括在信徒喜乐时同庆、哀恸时陪伴、丧事礼拜中对逝者的追思、对生者的劝勉。长期将丧事礼拜这一责任推给义工,不仅会加重义工的负担,也会使牧师自身的侍奉完整性受到影响,无法在实践中践行“做群羊榜样”的教导,进而削弱整体侍奉的见证力与影响力。
同工和信徒也颇有微词
该同工表示,不仅是她,包括其他几位同工对牧师的这种做法并不理解。他们也与牧师交通过好几次,但都被以忙碌或事务繁杂为由搪塞过去。同工们不是不愿意为主做工,也不是觉得自己做多了,只是觉得牧师这样的做法是对信徒的不负责任。毕竟很多时候,遭遇丧亲之痛的弟兄姊妹也希望牧师能参与礼拜并带领大家做祷告。
信徒们也私下议论,他们觉得牧师在关键的信仰时刻缺席,会让他们有被忽视的失落感。尤其是在面对亲人离世、疾病困扰等人生困境时,信徒们更渴望从牧师那里获得属灵的带领和安慰,而不是仅仅由义工代为处理。这种长期的情感需求得不到回应,会逐渐导致部分信徒对教会的归属感减弱,甚至有人开始怀疑牧师是否真正以他们的需求为念,担心这样的侍奉模式会让教会失去温暖的团契氛围。
牧师的侍奉不仅在于讲道和管理
对于牧师来说,不能过多参与丧事和探访,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的教会各种事情太多,有讲道,有培灵,有各样的会议和安全检查等等。但教会的核心使命始终离不开对信徒生命的关怀,当行政事务与牧养关怀出现冲突时,更需要牧师权衡轻重,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倘若长期将事务性工作置于信徒的属灵需求之上,即便教会的活动再丰富、管理再规范,也可能让信徒在情感上与教会渐行渐远。 毕竟,信徒对教会的信任与依赖,往往建立在牧师是否能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属灵陪伴与引导,而非仅仅停留在形式化的聚会与活动中。牧师不妨尝试建立更合理的事工分配机制,与同工们共同分担事务性工作,从而腾出更多时间深入信徒群体,了解他们的真实处境,用实际行动让信徒感受到教会的温暖与上帝的爱,这样才能真正凝聚人心,让教会在爱与关怀中健康成长。
牧师既被称为牧师,顾名思义,这是牧养信徒的一群神的仆人。如果我们只是将精力都放在了开会或其它的行政事务上,就容易忽略信徒在信仰生活中的真实需求。
牧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对信徒的细微关怀中。只有当牧师真正走进信徒的生活,用爱心和耐心陪伴他们走过生命中的风雨,才能让信徒深切体会到“牧师”这一称呼背后所承载的责任与温暖,也才能让教会成为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属灵团契。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