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献时,你或许听过这样的低语:“我们的奉献额在全区是最高的。”在接待客人来访后,你或许听到有人欣慰地说:“没有人比我们更热情了。”甚至在建筑修缮后,也会有声音说:“现在我们的圣殿是最美的。”
这些陈述,表面是感恩,内里却悄悄筑起了一道墙——一道将“我们”与“他们”隔开的墙。我们开始用数字衡量爱心,用规模丈量信心,将神圣的事工扭曲为世俗的竞赛。其实,这种微妙的优越感,本质上是对恩典的误读。我们忘记了:奉献的能力是神所赐,接待的爱心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建筑的宏伟是众人劳力的成果。我们竟拿神白白的恩赐来夸口,像孩子拿父亲给的礼物炫耀,却忘了感谢父亲本身。
耶稣讲过一个比喻: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说:“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参路18:9-14)这个祷告的可怕之处在于——他说的一切都是真的。他确实比许多人虔诚、公义、奉献。但他的错误在于,他用这些事实在神面前建立自己的义。
今天,我们是否也在做类似的祷告?“神啊,我们感谢你,我们的接待不像其他教会那样冷淡……”“神啊,我们感谢你,我们的奉献不像他们那样吝啬……”“神啊,我们感谢你,我们的建筑不像他们那样寒酸……”神所看重的,从来不是我们拥有多少,而是我们如何使用所拥有的;不是我们比谁更好,而是我们是否比昨天的自己更接近基督。
那么,具体该如何摆脱这种事工上的优越感?第一,在奉献上——将“我们奉献力最好”转变为“我们只是管家”的心态。金钱奉献多,不代表爱心更多,只代表托付更多。神看重的是奉献时内心的破碎与顺服,而非金额的大小。那投了两个小钱的寡妇,她的“更多”颠覆了所有人对奉献的认知;第二,在接待上——将“我们最热情”转化为“基督如何接待我”。接待的本质不是展示我们的友善,而是活出基督的无条件接纳。当我们因接待工作出色而自豪时,已经偏离了核心——我们只是在模仿主人的样子,却忘了自己也是被接待的客旅;第三,在建筑和事工上——将“最华丽”转化为“愿能荣耀神”。圣殿的华美是为了配得神的荣光,而非彰显人的成就。所罗门建殿时的祷告值得我们深思:“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代下6:18)最伟大的建筑在神面前也微不足道,重要的是其中是否有谦卑痛悔的心;第四,在人情上——将“我们关系最好”转化为“我们彼此相爱”。温暖的关系本是美事,但当它变成小圈子的自恋,就失去了见证。基督的身体需要的是流淌的爱,而非储存的爱。一个真正健康的团体会不断吸引人加入,而非自我欣赏。
管理团队尤其需要警惕——事工的果效最容易成为心灵的网罗。当我们为各项指标增长感谢神时,要小心:我们感谢的究竟是神得着荣耀,还是“我们的事工成功了”?使徒保罗的提醒如暮鼓晨钟:“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林前4:7)或许,真正的属灵成熟有这样一个标志:我们越事奉,越发现自己不配事奉;越被神使用,越惊讶神竟愿意使用如此不堪的器皿。
下一次,当我们又想说出“我们比他们……”时,让我们练习改口:不说“我们奉献最多”,而说“神托付我们更多,责任更大”;不说“我们接待最好”,而说“我们曾被基督怎样接待,也愿怎样接待人”;不说“我们建筑最美”,而说“求主悦纳这卑微的奉献,使用这器皿”。因为归根结底,教会是蒙恩罪人的救护站。最可怕的不是我们有多少伤口,而是我们开始以为自己很健康;最可悲的不是我们缺乏什么,而是我们以为自己什么都有了。
愿神拆毁我们心中那道“我们更好”的墙,好让恩典如活水,自由流进,也自由流出。直到有一天,我们能真心为别的教会的复兴而欢呼,如同为自己的一样——因为我们都属于同一个身体,朝向同一个标竿。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福建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