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服侍中,有一种令人心痛的现象:有人努力推动事工、突破困境结出果实时,迎来的不是同工喝彩,而是莫名批评与暗地阻碍。当事人质疑同工时,还常被贴上“太敏感”“格局小”“想太多”的标签,这些看似劝勉的话语,实则是和稀泥。其实,教会中多数服侍者感知的阻力并非臆测,而是部分披着虔诚外衣的同工,在以某种隐蔽的方式拆毁其事工。这些同工如扫罗因大卫得百姓称赞、有神同在而心生仇视,只因大卫的成就刺激了扫罗内心潜藏的嫉妒与狭隘,以致他们见不得主的恩典透过他人彰显,见不得同工服侍比自己兴旺。
教会中这些“拆台者”往往不是闲杂人等,多是教会中资历较深或手握权柄的同工。同工筹备事工时,他们随意论断同工“没能力做成事”或“做事敷衍了事”;当同工顶住压力让事工落地见效,他们非但不转变态度,反而暗中搅局。只因同工打破了他们之前的否定,让他们无法再用“无能”贬低你;只因同工分走了他们的威望,担心同工的影响力盖过风头;只因同工反衬出他们的落后,甚至撼动了其固有地位。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些“拆台者”并非对主不忠心。在他们负责的领域里,他们常常尽心尽力,凡事做的尽美尽佳:为聚会熬夜筹备,为事工甘心奉献,能吃苦也能凭服侍赢得称赞。但这份忠心有清晰边界,他们只容得下自己的事工兴旺,见不得同工服侍蒙福。他们将同工视作对手,将教会事工当成私人领地。主的恩典临到他人时,他们不感恩,反而心生不满、暗设障碍,或是散布各种的负面言论,或是在关键环节拖延推诿,或是放大事工瑕疵;一旦事工受挫,他们便摆出“早料到如此”的姿态,用批判贬低打击同工,仿佛只有同工的失败才能守住他们的尊严与权威。
深究根源,并非受打压者格局不够,而是“拆台者”存在生命问题与认知缺陷,偏离了基督的心意。
一、缺乏“基督身体”的认知
保罗在罗12章5节里明确说:“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每一位信徒、同工都是基督身体不可分割的部分,肢体彼此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教会合一的根基。但部分同工无视这一真理,陷在单打独斗的思维中:不把同工看作肢体,不把教会事工看作主的托付,反而将教会当成个人事业,将负责领域圈成私人领地。
国人素有“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条虫”的狭隘认知,这认知也悄然渗透进教会。他们只接纳血亲、密友、利益关系者组成的小圈子,对圈外同工充满戒备与排斥。在他们眼中,教会兴旺是他们个人功劳,因此,他人成就不是主的荣耀,而是对自己的威胁。这种缺乏“教会是主身体”观念的服侍,偏离了基督“合而为一”的教导,将教会分割成互相孤立,甚至互相竞争的小团伙。
二、用虚假的虔诚隐藏私欲
“拆台者”从不公然反对其他同工的事工,他们常带着伪装:按时聚会、完成分内任务、为主忍受劳苦,表面无可指摘。但圣经提醒,虔诚的本质不是做了什么,而是做事的动机。耶稣在马太福音23章4-5节中斥责法利赛人:“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他们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繸子做长了。”法利赛人做事看似符合律法,核心动机却是显扬自己,而非荣耀上帝。
如今部分同工的尽心,与法利赛人何其相似?他们把事工做得无可挑剔,是为赢得敬虔名声与他人称赞;他们巩固个人话语权,固执认为只有自己的方法合主心意;他们见不得同工做好事,也无法接受主也使用别人。在他们潜意识里,仿佛主只能透过自己做工,他人得恩典就等同于夺走自己的荣耀。这种心态并非虔诚,而是将自己摆在“上帝”的位置,拦阻主的工作,活成了福音的隐形仇敌。
三、嫉妒之毒扎根在心中
嫉妒是“拆台者”心中的毒根,也是拆台行为的直接推手。雅各长老在雅各书3章16节直言:“在何处有嫉妒、纷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嫉妒让人失去属天的思考能力,他们把同奔天路的同工当成仇敌,把荣耀上帝的事工当成争竞战场。看到别人服侍蒙福,他们不感恩主的恩典够用,反而愤愤不平“为什么不是我?”;听到别人受称赞,他们不欣慰有人为主发光,反而诋毁“某人不过是运气好”。
这种嫉妒有时无需理由,正如东野圭吾《恶意》中,主角只因朋友优秀、真心待自己,就生出毁灭对方的念头。他们没有深仇大恨,只是“见不得别人好”。在教会中,这种“恶意”被属灵外衣包裹:他们不会说“我嫉妒同工”,而是用“不够谦卑”“爱出风头”批评同工;他们不会承认自己狭隘,而是归咎于“某人心态不好”。但嫉妒的破坏却真实撕裂着教会合一,让同工彼此猜忌设防;让同心服侍变成内耗和钩心斗角;让主的恩典被遮蔽,让慕道友看到的不是教会相爱见证,而是人性阴暗和教会的分裂。
四、固化狭隘的传承观念
真正的属灵生命,以谦卑为根基、以爱人为果实。正常父母见孩子优秀,会欢喜帮扶托举,而非因担心被超越而打压。但部分同工连这份基本爱人之心都缺失:固守几十年服侍经验与方法,思想固化到无法接纳年轻人的新思想、新观念。自己跟不上时代,却控诉年轻人浮躁,不堪大用;不愿学习新事物、突破舒适区,却指责别人的方法不合传统、不够属灵。
更令人忧心的是,某些人还将这种狭隘的观念与教会传承捆绑在一起,仿佛只有血亲、私交好的人才能承接事工,外人再属灵、再优秀、再忠心也不可信。这种将教会传承等同于“家族继承”“利益集团”的想法,完全违背了基督“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中召聚子民”的应许。教会的传承,从来不是“血缘”和“利益”的延续,而是真理的传递;是将基督的福音、爱人的诫命,透过一代又一代愿意谦卑顺服的人传承下去,而非将教会变成家族产业,用血缘的排斥和利益的纠葛阻隔非亲非故的忠心同工。
教会是基督的新妇,是世上的光与盐,必须要有“合而为一”的见证。每一位同工的服侍,都应荣耀上帝、造就他人,而非满足私欲、维护权柄。“拆台者”若不及时在上帝面前回转认罪,不仅会伤害弟兄姊妹,更会在永恒中失去上帝的奖赏;承受打压的服侍者也当牢记:我们的服侍对象是上帝,不是人;我们的价值来自上帝的肯定,而非他人评价。只要持守初心、专心为主做工,主必亲自坚固我们的手,拆毁一切拦阻他工作的营垒。
每一位教会服侍者,都当放下嫉妒与狭隘,以“基督身体”的眼光看待同工,彼此相爱扶持;每一位神的儿女,都当追求真实虔诚,让服侍动机单纯无私,单单为荣耀上帝而行。如此,教会中便再无“隐秘的拆台者”,只有同心合意、携手同行的同工,一同将荣耀、颂赞、权能,归给那位配得一切赞美的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