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应福州市档案馆林老之邀,我到福州三坊七巷参观了“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福州抗战档案史料展”。该展览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福州市档案局、福州市档案馆联合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中共福州市委老干部局、福州古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令我意想不到且尤为感动的是,这样一个以福州抗战为主题的展览,竟也在展厅中的一个展柜里陈列了来自平和的抗日元素:一面褪色的锦旗,与当年福州市前往平和慰问抗日老兵的照片并列摆放,旁边还有泛黄的花名册复制件。“原来档案不仅能记录历史,还能温暖人心。”“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8:32)在福州三坊七巷的抗战档案展上,这句镌刻在圣经中的话语,与那面褪色的锦旗、泛黄的花名册静静呼应。展柜中的每一份档案,都是被时光掩埋的“真理”;而福州市档案馆的工作者们,正是用双手拨开尘埃,让历史重见天光,在空白处寻找神的印记。
2014年,国家启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发放工作,但漳州平和县的苏宗正、何顺从、庄元芳等基督教徒和朱子昭四位抗战老兵却因档案缺失陷入困境。他们中有人是远征军战士,有的还参加过抗美援朝,却因战争年代的记录寥寥无几,险些成为“被历史遗忘的人”。苏宗正老人曾叹息:“我们参军时连照片都没留下。”然而,圣经说:“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路12:7)这些老兵的姓名或许曾被岁月掩埋,但他们的牺牲从未被神遗忘。
档案的“破案”,是在碎片中拼凑完整的见证。转机藏在福州市档案馆的库房里。工作人员从《知识青年远征军陆军第209师第626团花名册》的模糊字迹中,拼凑出四位老兵的抗战轨迹。其中,苏宗正与何顺从的档案尤为特殊——两位同属一支部队的基督徒战友,退役后却从未相见,尽管他们的家仅相距五六里路。“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27:17)档案工作者与时间赛跑,最终让两位老人72年后的重逢成为可能。
2015年,当90岁的何顺从与92岁的苏宗正两位基督教徒颤巍巍地握住彼此时,白发苍苍的他们相视而泣。“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参约15:12)这句圣经中的教导,在那一刻化作最朴实的见证。
事后,他们委托赖金才老师向福州市和福建省档案馆赠送锦旗,上书“热忱服务供史实 助我72年喜重聚”。
2015年8月上午,福州市档案馆领导带队赴平和县九峰慰问老兵朱子昭(上图左3),向这位抗日、抗美“双料”英雄致以崇高敬意。
下午,他们又赶到坂仔东坑村慰问何顺从和庄元芳老人(上图前自左至右为庄元芳和何顺从两位基督徒抗日老兵)。“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见面。”庄元芳老人哽咽道。而档案馆的同志却说:“是历史让我们重逢的。”
展馆里的图片和展柜中褪色的锦旗、泛黄的花名册,无声地诠释着“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8)的真理,和圣经中所言:“不要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来13:16)
福州市档案馆办公室陈琼燕同志热情地对我们说:“我们想通过展览告诉大家,档案不是冷冰冰的纸张,而是活生生的记忆。80年过去,抗战亲历者已所剩无几,但他们的故事从未被遗忘。从2015年的身份确认,到2025年的主题展览,福州市档案馆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走出展馆,三坊七巷“巷仔口”的风拂过石板路。不远处,几位老人正在榕树下闲聊,他们的笑容平和而安宁。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福州一教会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