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史泰泽博士(Ed Stetzer, Ph.D.)现任拜欧拉大学塔尔博特神学院院长,也是水手教会(Mariners Church)的驻会学者和教导牧师。他曾参与教会的创建、复兴与牧养工作,在全球六大洲开展牧师及教会植堂者培训;史泰泽博士同时还担任洛桑运动北美地区总监、《福音传播》杂志(Outreach Magazine)总编辑。他在塔尔博特神学院的博客文章中通过四篇名为“重释解经式讲道” 的系列文章系统阐述他对释经讲道的信念,同时也评述其他讲道方式。
史泰泽博士说,在每周的集体崇拜中,持续、忠实地宣讲《圣经》,一直是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尽管主题式、经文式、叙事式等多种讲道形式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但他坚信,解经式讲道是牧师向会众持续传授上帝话语的最关键方式。
在第一篇文章中,史泰泽博士阐述为何逐节逐卷的解经式讲道意义重大。他指出最理想的讲道形式,应是由经文主导、以经文为核心来确定宣讲内容的讲道,并鼓励牧者们坚守对解经式讲道的承诺。
以下是史泰泽博士列举的解经式讲道的五大益处:
1.它提醒你宣讲全本《圣经》,包括那些你可能会忽略的内容。
史泰泽博士说当他讲解《马太福音》时,会逐一涉及所遇到的每一节经文。讲到第 19 章时,他读到了耶稣关于婚姻的严厉教导,以及淫乱是允许离婚的唯一例外情况。这是一段难以宣讲的经文,因为他的教导与当今的主流文化相悖。因此,在讲解《马太福音》的过程中,他不得不满怀坚定的信念站在会众面前,宣扬耶稣所提出的、世人难以接受的婚姻观。他表示,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经文引导他至此,正如经文可能会引导他去抨击种族主义、消费主义以及现代听众面临的其他问题一样
2.它能揭示《圣经》作者在圣灵引导下的思想与意图。
在讲解《马太福音》时,史泰泽博士说他不仅会剖析具体的字词和短语,还会帮助听众理解耶稣走向十字架过程中所涉及的更重大问题。马太在圣灵的指引下,让我们认识到天国那些与世俗相悖的价值观。换言之,马太并非随意收集并记录这些经文。
作为讲道者,若能向会众传达马太想要表达的信息,便是更忠实且更有帮助的做法。这并不意味着讲道必须像枯燥的逐句注释。但如果牧师未能按照作者(以及上帝这位 “至高作者”)所呈现的方式来宣讲经文,便是忽视了圣灵默示的一部分。
3.它能培养会众 “自给自足” 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如何阅读《圣经》。
作为上帝话语的宣讲者,牧者致力于帮助信徒更忠实地、更有效地阅读《圣经》—— 无论是个人阅读还是与家人一同阅读。逐卷讲道有助于为会众树立阅读《圣经》的典范,因为《圣经》并非一系列互不相关的经文集合,不宜如此阅读。牧者的讲道应当引导会众以更好的方式看待《圣经》。通过逐卷讲解《圣经》,可以向人们展示:他们可以打开《圣经》的书卷,阅读经文,并追溯其中所传达的思想与论点。通过逐卷的解经式讲道,史泰泽博士说他能够教会人们如何正确地阅读《圣经》。
史泰泽博士说圣经的目的是让读者理解核心要点、追溯思想脉络,并将其中的真理应用于生活。因此,逐卷讲解《圣经》能教会会众以这样的方式领会其中的信息。
4.它让信徒认识到《圣经》中重要背景信息的价值。
《圣经》创作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与背景之下,这些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上帝的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当下。理解经文的背景、习俗和文化相关问题,能让牧者所宣讲的特定经文更具感染力。
史泰泽博士提到当他宣讲耶稣使拉撒路复活(《约翰福音》11 章)时,他会解释这一事件发生在复杂的情境之中:当时有哀悼者在场,从伯大尼到耶利哥的路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地方,而法利赛人恰好利用这个地方来反对耶稣。在探讨这些细节时,听众会明白,耶稣施行医治时,其中的具体细节往往指向其他深层含义。这也提醒人们,鉴于《圣经》的本质,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重视。
5.它帮助我们避免凭个人喜好解读《圣经》。
我们宣扬上帝的话语是衡量我们生活的标准。这意味着,相较于《圣经》所启示的真理,我们的个人喜好应退居次要地位。当我们带着预设的想法或个人喜好去研读《圣经》时,很可能会断章取义地应用经文(即 “断章取义式引用”)。
永远不要以这样的方式讲道:若会众深入探究,会发现你为了迎合个人喜好或其他原因而断章取义地引用经文。永远不要以这样的方式讲道:当你在天国见到使徒保罗时,他会对你说 “我不是这个意思,从上下文来看这一点很明显”。
史泰泽博士说他的讲道理念与已故的提姆・凯勒(Tim Keller)牧师的理念一致。提姆・凯勒牧师曾在《今日基督教》中表示,教会中的大部分讲道都应以逐节解经的方式进行。史泰泽博士表示,他想补充的是,这种逐节解经应当具体到逐卷讲解《圣经》。
不过尽管如此,史泰泽博士认为逐节逐卷的解经式讲道并非忠实地宣讲上帝话语的唯一方式,并对此在下一篇文章中展开论述。
本文为该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译文(原文链接),后续三篇将陆续为您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