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1日,上海怀恩堂举行2025年度培灵会,特邀宁波圣教堂陈志华牧师担任主讲。陈牧师以《诗篇》16篇为核心,通过四场专题讲解,带领会众深入领会经文的亮光。
9月19日晚七点,首场培灵会正式开始。陈牧师以“耶和华是我的投靠”为主题,围绕《诗篇》16篇第1节展开分享。他引用马丁·路德的名言“神赐予人类两大恩赐:一是圣经,二是音乐”,指出《诗篇》正是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将圣言与赞美融为一体。
陈牧师提到,《诗篇》是新约中耶稣与使徒最常引用的旧约经卷,堪称“圣经中的圣经”。他介绍,《诗篇》共150篇,其中73篇为大卫所作,几乎占半数。大卫的诗作多收录于第一卷与第二卷,其中有六篇被称为“金诗”,《诗篇》16篇即为其中之一。
陈牧师详细阐释了“金诗”的三重含义:一、金象征珍贵,这些诗篇在以色列传统中备受珍视,代代相传;二、金有“遮蔽”之意,体现神在危难中对人的庇护;三、金亦含“携刻”之义,意指这些诗歌是刻在金石上的诗歌。据学者推测,“金诗”可能曾刻于圣殿墙壁,用以警示和教导后世君王与百姓。
在讲解《诗篇》16篇时,陈牧师强调“神的话语不仅应刻于石版,更当刻在我们的心版上”。他将诗篇16篇的结构划分为四个维度:向上仰望神、向外观察环境、向内省察己心、向前展望永恒。陈牧师特别聚焦第1节“求你保佑我,因为我投靠你”,并结合《撒母耳记上》26章,阐明“投靠”的真实含义。
他指出,“投靠”一词直译为“避难”,如吕振中译本所译“我避难于你里面”。投靠神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与神的关系和灵性状态。人们常将依靠神视为众多方法之一,甚至是在其他方法无效后的最后选择,但真正的投靠应是一种持续的生命状态,最终应该依靠的都是神。
陈牧师进一步说明,这首诗篇写于大卫遭扫罗追杀的危急时刻。面对兵力悬殊的困境,大卫对神的投靠始终坚定。他“求神保佑我”,其中“保佑”亦可译为“保护”或“保守”。陈牧师以大卫的经历阐释神的双重恩佑:神不仅保佑大卫免受扫罗杀害,也保守他在两次有机会报复时未动手杀扫罗,显明神既保全生命,也守护心灵。
“我们作为基督徒,首要关注的不应是神赐下多少保佑,而是我们对祂有几分真实的投靠。”陈牧师区分“保佑”与“保守”:“保佑”多指外在的看顾,如身体安康、事务顺利;“保守”则更侧重内心的持守,如心思意念的纯洁。
他最后鼓励会众,在试炼中既要寻求神外在的庇护,更要求神保守内心。
据悉,本次培灵会是怀恩堂在疫情后首次恢复举办的培灵聚会,现场参加人数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