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从月亮到团圆,从地上到永恒的故乡

作者: 思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9-27 15:06:24
分享与播放

一轮明月照古今,万颗心儿系永恒。当我们在中秋之夜仰望天空那轮明月,品尝着象征团圆的月饼时,是否思考过这传承千年的节日与我们基督徒信仰的深刻联系?今天,让我们一同探寻中秋节背后蕴含的属灵意义。

一、中秋的由来与文化意义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古代帝王有春季祭日、秋季祭月的礼制,从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赏月的风气。到了唐朝,中秋节正式成为固定的节日。而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故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主要活动围绕“月”进行,故俗称“月节”、“月夕”;因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故又称“团圆节”。中秋节的起源也与科举考试有关,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人们将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二、月亮:被造之物而非敬拜对象

1、月亮的文化象征与信仰区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人为月亮编织了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八月十五月圆时,人们常举行祭月、拜月活动。然而,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需要清楚区分:月亮是神所创造的,而非神明本身。圣经明确禁止神的子民拜月亮:“去侍奉敬拜别神,或拜日头,或拜月亮,或拜天象,是主不曾吩咐的”(申17:3)。

2、月亮的神圣起源与目的

创世记告诉我们,神在第四天创造了天上的光体:“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创1:16)。月亮是被造之物,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辉。《诗篇》清楚地召唤我们:“日头月亮,你们要赞美他!放光的星宿,你们要赞美他!”(诗148:3)月亮与万物一样,都是为了彰显神的荣耀而存在的。

3、月亮背后的创造主

当我们中秋赏月时,不应停留在受造物本身,而应透过受造物看见创造主。《罗马书》1章20节提醒我们:“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月亮的存在向我们诉说一位有秩序、有大能、有智慧的神。正如宇航员在太空亲眼目睹宇宙的壮观后,许多人更加认识真神,甚至有人选择全职侍奉神。

三、团圆:地上家庭与天上家乡

1、地上团圆的渴望与局限

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然而,地上的团圆常常是不完美的。即使家人聚在一起,也可能有摩擦、矛盾和不理解。真正的团圆不仅仅是身体的聚集,更是心灵的契合。

2、约瑟:实现真正团圆的榜样

圣经中约瑟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真正团圆的典范。被哥哥们卖到埃及的约瑟,选择以善胜恶,最终实现了与家人的和解。他对哥哥们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参创50:20)。

基督徒在家庭中应当像约瑟一样,甘心做“善良的粘合剂”,舍得吃亏,乐意付出,不记仇,不恨人,使家庭实现真正的团圆。

3、渴望天上更美的家乡

圣经中的信心伟人“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们“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参来11:13-16)。主耶稣应许我们:“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参约14:2-3)。

中秋节对我们基督徒而言,是双重的提醒:一方面,我们珍惜地上与家人团圆的时光;另一方面,我们思念那更美的、永恒的家乡。

四、中秋节的属灵意义

感恩的时刻:中秋节起源于丰收的季节。在这一天,我们可以为神一年来的供应和保守献上感恩。无论是日用的饮食,还是家人的团聚,都是出于神的恩典。

默想的时刻: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这是默想神创造的良机。我们可以思考神的永恒、信实和不变的爱,如同月亮始终忠实地反射太阳的光辉。

分享的时刻:中秋节是分享福音的大好时机。当亲友们聚集一起,谈论团圆、思念故乡时,我们可以自然地分享那天上更美的家乡和神为我们预备的永恒福分。

盼望的时刻: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但我们的盼望不在于变化莫测的世事,而在于那永不改变的神和他的应许。正如苏轼所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我们在基督里有永恒的盼望。

结语:月圆人团圆,心向永恒家

当我们今天庆祝中秋节时,让我们不但在形式上团聚,更在心灵上与神和好,与人和解。让我们思念那更美的家乡,也带领更多的人同走这天路历程。在这个中秋佳节,愿我们都能真正经历“以马内利”的祝福——无论身在何处,神都与我们同在。愿神赐福每一位,中秋快乐,全家蒙恩!

月圆人团圆,心向永恒家——这或许就是中秋节对我们基督徒最深刻的启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