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罗马教宗在当地时间5月8日揭晓,长期在秘鲁牧会的枢机主教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成为第267任教宗,名号是“良十四世”(Leo XIV)。将满70岁的他,是天主教会历来第一位美国籍教宗。那么在罗马教廷历史上,都有哪些名号为“良”(利奥)的著名教宗呢?
第一位叫良的教宗可是世界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圣良一世于公元400年左右生于现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30年后成为罗马教会的执事,并于440年成为罗马主教。
他是一位伟大的神学家,在基督论颇有研究,其著作《大卷》为确定一位二性论做出了贡献。而圣良一世也极力强调圣彼得的优先地位,从而提升了罗马主教在普世教会的地位,为教宗制的发展奠定基石基础。因此有些史学家认为他才是天主教的第一位教宗。此外他还是强调神职人员独身的倡导者之一。
当然让圣良一世名垂青史的,乃是他孤身进入敌营,劝说匈人王阿提拉放弃攻打罗马城。从而让这座城市免于被匈人蹂躏,让市民的生命财产得以保全,做了一件令人敬佩的事。正因为对教会贡献巨大,因此良一世才被封为圣徒。
此后包括现任教宗在内的十三位当选者都采用了“良”的名号。这其中既有一些匆匆过客,也有一些人影响了教会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中世纪时当圣良九世莫属。
他于1002年出生,当选教宗后致力于教会的改革,尤其是强烈反对买卖圣职的恶行。他在任期间三分之二时间都离开罗马到各处巡察,强调神职人员过圣洁生活,谴责各种不道德举动。他为教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他却有意无意做了一件改变教会以及人类历史的大事。由于在使用圣体饼上,东西方教会存在发酵饼与无酵饼的差异。再加上拉丁文化与希腊文化的隔阂,神学上关于“和子句”的争论以及君士坦丁堡牧首与罗马教宗在权柄上的博弈等等原因。圣体饼的争议迅速成为导火索。
圣良九世派枢机主教洪贝尔等三人带一封措词严厉的信件,于1054年4月抵君士坦丁堡,谴责正教会在圣餐问题的错误。不久后圣良九世安息,代表团于是受到冷遇。是年七月,愤怒的洪贝尔闯入圣索菲亚大教堂,指责君士坦丁牧首色路拉里乌及其教会为异端。此后正教会还以颜色,同样谴责教宗以及天主教为异端。就这样东西方教会彻底分裂,直到今天才逐步共融。
而在普雷沃斯特之前的良十三世,也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教宗。他于1810年生于意大利,在1878年当选教宗后,面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妥善地解决了罗马教廷与欧洲国家的张力。
他是一位神学家,重视对托马斯·阿奎那神学思想的研究,并支持新士林哲学的观点。同时他主张进行《圣经》研究,建立“宗座圣经研究委员会”以对抗当时圣经批判学的影响。此外他对自然科学持开放态度,支持罗马教廷从事科学尤其是天文学的研究。
良十三世对于福传充满热忱,支持神父们前往世界各地宣教,他对中国福传十分上心,经常关注、祈祷相关事宜。而他也是当代教会合一的先行者之一,多次希望新教的“分离的弟兄”能够早日回归教会。
他发布的《新事》通谕,对当代社会伦理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天主教对近代各种社会思潮的回应。他还谴责资本主义的罪恶,强调广大劳工的权益。因此就有观察家认为,普雷沃斯特选择“良”为名号,就与效法良十三世有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